在美國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全方位對拉登及其組織進行軍事打擊的嚴峻時刻,一直沉默的拉登在一間阿拉伯電視臺發表談話說,穆斯林必須掌握核武器,不要將這一武器放棄給基督教徒和猶太人。
自從原子彈跳出潘多拉魔盒,人類便有了毀滅自身的手段。10年前冷戰結束后,世界范圍內出現核大戰的可能性已大大減少,然而去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后,恐怖分子下一步是否會用核彈當作攻擊武器,又成為美國朝野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議論的重要話題。
核彈體積小,威力卻驚人
1945年8月9日,日本廣島突然遭受聞所未聞的原子武器轟炸,24萬平民還在正常生活下,瞬間便有7萬多人喪生,一年內又有5萬多人在燒傷、核輻射和污染造成的痛苦中死去。從定義上看,這應是第一次典型的核襲擊。此后,美國、蘇聯核軍備競賽日益發展,到70年代高峰期世界上共有7萬枚核彈,98%又為這兩國所有,全部引爆則足以毀滅世界幾次。
核武器出現在本世紀中期,馳名世界的居里夫婦、首先發現了X光的倫琴、創造了相對論的愛因斯坦,都是這一科學的重要開創者。愛因斯坦曾于1939年首先向美國總統建議研制原子彈,目的是搶在納粹德國前面,結果卻是美國研制成功,并在大戰勝利前夕出于威脅他人的目的使用在先。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曾說當年寫那封信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并感嘆道:早知如此,我寧可去當個鐘表匠。
核能的發現,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成就。我們目前已經看到石油、天然氣開采過量的“能源危機”,核能是可以替代的根本辦法。一塊煤球大小的核原料,就能夠提供一個中等城市使用一年的能源,在千萬年內會無窮無盡地供人類使用。不過如此巨大的能量首先被用于軍事目的,又造成了世界歷史上威力空前巨大的毀滅性武器——原子彈、氫彈。
原子反應的核能釋放,又比化學能大100萬倍。如投到日本廣島的那顆代號“男孩”(BOY)最早的原子彈,核裂變技術還不夠完善,用于爆炸的鈾235裝料約20公斤,加上引爆裝置和外殼,彈體總重4噸,威力便相當于1.7萬噸TNT炸藥,能瞬間毀滅一座中等城市。50年代發明氫彈之后,核彈威力更急劇增長,1961年蘇聯使造出過5000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氫彈。
科學家在提高核武器威力的同時,又努力縮小其體積以便于使用。1954年美國試驗的第一枚氫彈重20噸,轟炸機都難運載,此后便逐漸小型化。1967年初,美國一架B-52轟炸機在西班牙上空失事,落下的4顆氫彈有一顆掉在農田,被一位農民看到。除了專門人員外,這是平民在世界上第一次看到了真實核彈的模樣。這個西班牙農民還走過去,好奇地踢了已經摔裂的氫彈一腳,因受超劑量輻射回家拉出了幾攤黑屎后便一命歸天。據他死前對家人講,他看到的那個奇怪的金屬圓球只比西瓜大一些。
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國和蘇聯為了派遣突擊隊攻擊對方,都曾研制過背囊式核武器,可以把爆炸力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包括其外層防護裝置裝入一個背包中,供單兵攜帶。當然,這些武器是由國家嚴格控制的,若是落入恐怖集團手中便會成為實行襲擊的最可怕武器。
美國最擔心遭核恐怖襲擊
1945年廣島、長崎核災難后,全世界都感到震驚,杜魯門總統卻洋洋得意地吹噓:“美國擁有原子彈,實在是上帝的托付。”然后沒過幾年,美國自身也長期陷入核恐慌之中,這是因為別國也造出了原子彈、氫彈,此后擁有核彈和核技術的國家在世界上越來越多。隨著科學知識的推廣,現在一個普通的物理學家也掌握核武器的制造原理。
美國壟斷核武器時,在世界上長期實行核訛詐政策。不過自從蘇聯自1949年制成原子彈后,美國的核威脅政策也使本國處于他人的核反擊的威脅之下。1950年冬美軍在朝鮮敗退時聲稱考慮使用原子彈,蘇聯此刻還沒有能將核彈投到美國本土的轟炸機和導彈,而白宮和五角大樓內卻因害怕蘇軍的核報復而處于一片自我驚擾之中。他們但心的是,蘇聯人會把原子彈裝在游艇或小船上駛到美國東海岸,在紐約或華盛頓岸邊引爆。
據美國1946年于比基尼海中試驗的結果證明,一枚2萬噸當量的核彈在淺水中爆炸,瞬間能掀起一個高1800米、最大直徑600米的水注,滔天巨浪能以每秒1600米的速度向外沖擊,至6公里外才逐步減緩。如在岸邊引爆,足以讓紐約的大部分或華盛頓的全城遭受一次短期的滅頂之災。而且以小艇裝載核彈向美國海岸接近,還很不容易發現,因為東海岸邊有成千上萬的私人船只和游艇,難以逐一檢查。據俄羅斯解密的歷史檔案說明,蘇聯于60年代也曾制定過以人造海嘯襲擊美國的計劃,方法是將當量30億噸的核彈沉入美國東西兩岸外的深海中引爆,據測算海浪沖擊波在東海岸可達密西西比河,在西海岸可達洛基山,這樣除了中部高原外,其余美國大陸都將出現湯灌蟻穴、人或為魚鱉一般的景象。
冷戰時期美國的防核措施主要是針對蘇聯,60年代末也兼顧考慮中國新興的核力量。蘇聯瓦解及冷戰結束后,90年代初美國和俄羅斯都宣布不再以對方為敵手,雙方還達成了逐步減少核武器的協議,準備在21世紀之初達到以下目標:美國保留8500件戰略核武器,俄羅斯將保留6400件戰略核武器。1998年克林頓總統訪華時公開宣布,中美兩國達成了互不以核導彈瞄準對方的協議,不過自北約開始東擴步伐后,俄羅斯鑒于自己的常規力量嚴重衰落,主要戰略威懾力量要靠核武器,銷毀核武器的步伐明顯放慢。據1998年統計,俄羅斯仍有2.1萬枚核彈,美國仍擁有1.25萬枚核彈。英法兩國則各自只擁有幾百枚,中國未宣布數字。
除了這5個世界公認的核大國外,據美國科學會于1999年估計,以色列有200枚核彈,印度有50枚核彈,巴基斯坦有25枚以下的核彈。由于美國擁有強大的核報復能力,加上它同其他核國家的關系均有改善和發展,認為遭這些國家核攻擊的可能性極小。今年小布什上臺后,又同俄羅斯達成了加快削減核武器的協議。從90年代起,美國便強調其核戰略的重點是防范“無賴國家”可能的核襲擊,特別是用導彈運載的核彈襲擊。
美國由于在世界上一超獨霸,到處插手,以致結怨太多,經常有人找它報復。從理論上講確有些國家和集團會企圖使用核武器襲擊它,不過從現實條件看所謂“無賴國家”和恐怖組織要具備核襲擊的條件絕非易事,尤其是以導彈襲擊美國將可能受到導彈攔截。
NMD無法攔阻恐怖襲擊
從1993年起,美國相繼提出了保護其海外駐軍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TMD),以及防御本土免遭導彈襲擊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這兩個概念。這項新計劃將導彈防御的重點,轉向應付地區強國的有限導彈襲擊,標志著美國導彈防御思想開始從全球防御向戰區防御轉變。它的矛頭所指,美國公開宣布的是針對所謂“無賴國家”,列入這個黑名單的主要有北朝鮮、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亞。
據美國統計,目前世界上擁有彈道導彈的國家已超過25個。為防導彈攻擊,美國一面緊鑼密鼓地研制和準備部署TMD和NMD,一面要求各大國制止導彈技術擴散。根據國際上《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的限制,主要禁止的是射程300公里和載荷500公斤的地對地導彈及其技術出口。美國對導彈技術擴散極度敏感,尤其擔心“無賴國家”——“伊斯蘭導彈”和“伊斯蘭原子彈”。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小布什上臺后起勁地構筑反導彈的“天網”時,真正的打擊卻在這個網下襲來。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事件所具有的特別意義,一是說明,對美國最現實的威脅,并不是外來的導彈而是仇美所實施的恐怖襲擊;二是說明,今后的作戰對象,可能不是國家而是隱蔽的恐怖集團,凝聚著最新科技成果的NMD和TMD導彈防御系統對此無能為力。
本·拉登此前搞的一系列恐怖爆炸襲擊震驚了美國,但畢竟是用普通炸藥,只能一次炸一座大樓,9月11日也是利用劫持的民航機作為爆炸燃燒彈,破壞威力同核彈相比畢竟小得多,美國人最擔心的還是那些襲擊者搞到核武器。從恐怖分子慣用的手法看,他們若是搞到了核彈,并不需要導彈及其龐大的發射陣地,用小船偷渡運入內陸或在大城市海岸引爆的方式更難于防范。核武器落入恐怖集團之手,已成為一種長期的戰略性的安全威脅。
非政府組織和恐怖集團不具備制造核彈條件
從目前世界科技水平來看,制造核彈有諸多的工藝、原料方面的難題,需要有相當實力的國家政權才能解決,非個別人或非法組織所能做到。
制造原子彈的基本設備是原子反應堆,并需要提煉出高純度的濃縮鈾作為爆炸原料的一個長過程。目前世界上已有200個獨立國家,但只有20多個國家擁有原子反應堆,除了美、俄、英、法、中、印這六國能獨立研發外,其他國家的反應堆都由別人援建。想提煉作為武器用的濃縮鈾或钚,還要通過國際組織的嚴密監督。
由于提供給核電站作為發電原料的濃縮鈾純度一般只是50%至60%,生產原子彈至少要達到純度80%以上,國際監督控制著鈾提煉這一關,就會使這種核原料無法轉為制造爆炸物。雖然有些國家(如以色列和印度、巴基斯坦)能設法避開國際監察,從進口的原料中提煉出核彈需要的高純度濃縮鈾,但是其后處理工作異常艱巨。解決核污染和廢料必須建立龐大的后處理工廠,這又很難躲過偵察。例如1992年美國宣布發現北朝鮮建造后處理工廠,以此便說它準備制造原子武器并以打擊相威脅,最后以供應糧油換來朝鮮方面不發展核武器的保證。美國所蔑稱的那幾個“無賴國家”,如果沒有他國提供原料和技術,至少在近年內還不具備制造出原子彈的能力。
目前非政府的恐怖組織雖不具備研制核武器的條件,卻不等于他們就不可能獲得核武器,防范的關鍵便在于是否能堵死偷竊和購買的渠道。蘇聯瓦解時,美國首先關心的就是核武庫是否失控。近10年來,俄羅斯一直稱缺乏銷毀核武器的資金,美國每年都肯提供若干億美元,主要目的便是防止核彈和核專家外流。巴基斯坦當年研制核武器得到過利比亞和沙特政府的資助,美國便一再警告巴政府并得到了不擴散的保證。卡扎菲多年來一直想搞到原子彈來對抗以色列,1998年印度試驗核武器后利比亞的高級官員曾提出,愿用150億美元的高價購買核彈,馬上遭到拒絕。顯然,印度雖窮,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做這種不負責任的事。一國政府尚且無法購得,某一非法組織或個人想買核武器就更難辦到。
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核武器這種受嚴密守護的物品失竊或被售出的事件還未發生過,其危險性卻一直存在。受9月11日恐怖襲擊事件的刺激,今后恐怖分子想擁有更大的殺傷力,自然會覬覦并以各種方式求購或偷竊核武器,一旦得逞美國便會成為最可能的攻擊目標,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威脅。從這種意義上講,美國同中國、俄羅斯還有一些共同利益,最近江澤民同小布什達成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的諒解,中美共同防止核擴散危險也將是日后合作的重要內容。
間接性的核襲擊也有可能造成大災難
從現有的技術條件看,恐怖分子采取的核襲擊又分直接和間接兩種,在尚無原子炸彈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襲擊核設施的方式,間接造成巨大災難。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亞于一次小型核爆炸,說明了核電站遭受破壞的極度危險性。有人分析說,如果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機后撞擊的是核電站或美軍的核基地,命中要害部位,后果可能更嚴重。美國目前有110多座核電機組分布各地,全面防范也并非易事。
如果恐怖分子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攻擊能力,也可能產生核災難。有人設想,他們若用電腦“千年蟲”一類手法破壞了裝有核彈的導彈控制系統,失控的可怕武器會自己發射出去,只要一枚核彈落入某座大城市就會造成多少萬人的死亡。
對于恐怖分子以間接形式制造核災難,目前世界各國都提高了警惕。此外,對于他們采取細菌、毒氣等生化武器的襲擊,乃至有可能利用人稱“亡種滅族的冷面殺手”的基因武器進行襲擊,都不能不嚴加防范。從技術上看,制造生化武器在某種意義上比制造核武器容易得多,利用普通化工廠、染料廠的設備便可造出許多種毒劑,利用有較好設備的醫院或醫學研究所就能培育出可怕的傳染病菌。總之,蓄意破壞的恐怖分子藏在暗處,并有滋生和庇護的國際性的社會基礎,美國采取軍事打擊縱然能暫時壓制一下其活動,卻不可能根除威脅,反恐怖的斗爭必然是相當長期的一項國家安全戰略措施,并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辦到。
美國遭受恐怖攻擊,并有遭受恐怖集團核襲擊的威脅,這是種種復雜的國際原因所釀成。縱觀核武器出現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美國本身便是人類核災難的始作俑者,它擁有最先進的龐大核武庫,卻一直拒絕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經常對他人進行核威脅,一些自感無法以常規方式與之對抗的集團和國家,在宗教狂熱和極端主義驅使下便走向了以恐怖活動來報復,而且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中國歷來反對濫殺無辜的恐怖主義,此次也對美國人民所受之災難表示同情,在一定條件下采取國際合作打擊恐怖勢力也屬明智之舉。不過對美國所遭受的恐怖襲擊和威脅,也應多做一些深入的反思。從長遠來講,人類只有徹底禁絕核武器,核恐怖襲擊的陰影才可能完全消失。
(原載香港《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