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還記得,2000年4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報道過印度海軍試射的神秘艦地彈道導彈。今年3月20日最新舉辦的印度防務展上,印度赫然展出了這款新導彈,取各\"長弓\",這讓參觀防務展的人覺得不虛此行。
高高豎立的\"長弓\"導彈,在整個展覽上顯得有點鶴立雞群。現場的宣傳資料稱,\"長弓\"導彈長8.5米,直徑1米,發射重量為4噸,攜帶1000千克在彈頭時,射程為150千米,攜帶500千克彈頭時,射程可達250千米。導彈采用單級火箭,雙發動機推動,制導系統為捷聯式慣性制導,可以通過計算機監控整個導航過程,導彈精度較高,圓概率誤差為100米。
實際上,\"長弓\"導彈就是印度\"普里特維\"彈道導彈的海軍版,是在\"普里特維\"SS-150型的基礎上研制的。
印度是南亞地區的導彈大國,裝備導彈的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多,早期的導彈武器主要來源于英、法,后來轉而依靠原蘇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的導彈武器開始了國產化進程,90年代是印度全面發展核導彈武器的鼎盛時期。\"長弓\"的前身\"普里特維\"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1988年2月25日,\"普里特維\"首次試驗發射以來,迄今已進行了十幾次發射,進行這么多次試驗發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發適用于海陸空三軍的不同型號。陸軍型已開始進入部署階段,空軍型亦于1997年試射成功,目前研制工作的重點是海軍型,也就是\"長弓\"導彈。
從此次展出的情況看,\"長弓\"導彈基本性能已經確定,但還需要進行改進和完善。譬如,高8米多、直徑1米的個頭在平地上看起來確實威風凜凜,但在狹小的軍艦上大展拳腳卻并非易事。雖說已經在軍艦上試射成功,但其中的缺陷也顯而易見--艦上的直升機甲板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只能在直升機機庫里安放兩枚導彈,其實戰價值可想而知。
\"長弓\"導彈源自\"普里特維\",對\"普\"彈的優勢當然照單全收。值得一提的是,\"長弓\"成功地沿用了\"普\"彈的多彈道機動控制技術,加上實現了全程制導,不但提高了導彈攻擊的準確性,還可避開反導系統的攔截。另外,\"長弓\"導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裝備核彈、破片彈、子母彈、燃燒彈、汽油彈等5種彈頭。(李光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