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活動中,\"預\"與\"謀\"是密不可分的,\"預\"為\"謀\"的基礎,\"謀\"是\"預\"的升華。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確地預見戰況發展,可以出良謀用好計,而且預見的越準確,運用謀略也就會越成功。缺少正確的預見,再高明的謀略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預見制約著運用軍事謀略的水平。正確的預見來自于指揮員的\"善知\",即指揮員善于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有效手段,及時準確地掌握情報信息。在動態性很強的現代戰場上,各種情況紛繁復雜、瞬息萬變,而且時常籠罩在\"面紗\"和\"迷霧\"之中,指揮員只有善知,才能見微知著、看到\"廬山真面目\",從而做出正確的預見。作戰行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需要從全局上進行把握。預見能力強的指揮員從全局上考慮用謀施略,用兵打仗如下棋一樣走一步看三步,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牽著對方的鼻子走,使對方不自覺地跟著其意圖行事;預見能力不強的指揮員,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在作戰全局上卻有可能為人所謀。越南戰爭中,美軍由于預見水平不高,贏得了戰斗的勝利卻失去了戰役的勝利。
預見可檢驗軍事謀略的可行性。軍事行動的對抗性要求在構思謀略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行動,又要預測對方的反應,做到謀略運用\"合意\"與\"合理\"相統一,這樣才能使施計用謀行之必靈。一廂情愿地運用謀略,不去考慮戰場上的各種情況,不去預測對方的可能反應,并以此檢驗己方謀略的可行性,反而可能中了別人的圈套,為謀所害。孫子認為應\"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即將擬采取的計謀與掌握和預見的各種情況進行對比、研究,探求最佳的用謀方案。從這個意義講,經過預見檢驗的謀略更易取得成功。
但是,預見不等于謀略。科學的預見只是為謀略提供依據,預見和謀略之間有個轉化過程。指揮員在作出正確的預見后,應因勢利導,把握時機,依據形、勢、情的變化,爭取人、時、空的統一,對作戰力量進行巧妙的組合運用、示形造勢,才是將預見轉化為了謀略。
孫子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軍事預見,力求在一定時期內我軍武器裝備水平處于落后的情況下,使自己的軍事謀略與未來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以高超的謀略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