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樂
“關系是泥飯碗,是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是會銹的;本事是金飯碗,是會升值的。”雖是偶然聽到的一種說法,仔細琢磨,信然。
“關系”是什么?是一種建立在親緣、地緣、共事緣、朋友緣等一切感情、利益連結基礎上的人際間的特定聯系,凡社會中人無不置身于其中。有關系當然可以利用。不過,既然人人都在“開發”和“利用”關系,那么,關系之中就會不斷產生“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新關系,老關系也就程度不同地發生了“位移”,想靠也未必靠得住了。何況,“拉—把”也好,“助一臂”也罷,總需要具備超越“拉”、“助”對象或金錢、或權力方面的實力與資本。因此,關系的“飯碗”總顯得有點脆弱,偶爾用用也許還行,總想用、用一輩子就不靈了,而且這種易碎的“關系碗”端多了,心靈也容易破碎,很難保持固有的獨立與完整,因為這種“碗”里裝的多是人家餐后的食物。
“文憑碗”比“關系碗”好多了,好就好在它是靠自己打造的知識品牌??纯船F在的招聘廣告,動輒就是要有碩士、博士學歷,逼得許多錯過獲取文憑機會的人也忙不迭地去補課弄文憑,更有甚者干脆花錢買個文憑了事。其實,文憑只是一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已經具備的文化知識素養的證明,是一種外在的標志物。通常情況下,有文憑總比無文憑好。排除假冒偽劣的情況,對于絕大多數的文憑擁有者而言,他們的知識含量總比其他人要高一些。不然,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也不會把文憑特別是第一學歷的文憑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條件。由此可見,在現代社會有文憑也就有了謀職的優勢和相對可靠的“飯碗”。遺憾的是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學一陣子用一輩子的現象一去不再,而不斷學習、終生學習則成為現代人發展的第一需要。如果躺在文憑上睡大覺,遲早會由于知識退化、文憑老化而落伍。
相比之下,本事的含金量就大大不同了。一個人能夠為人所不能為、及人所不能及,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能量,才稱得上有本事。這種本事是諸多因素集合而成的全面素質,它絕不是“好風憑借力”的純粹關系,也不是僅靠苦讀寒窗獲取的書本知識,而是一種適應社會具體需要的實際本領,是一種自我改造亦改造外物、自我更新亦更新外物、自我發展亦發展外物的充滿張力的生命狀態。本事與關系、文憑的最大區別就是自身的獨立性與創造性。有本事的人不是不需要關系,但他不是依附、依賴關系去干事,在成就事業的過程中他也需要有良好的人際環境,但不必為攀緣權勢而奔波勞神,委身于精神侏儒之列。有本事的人也不排斥文憑,但他倚重的是文憑包裹下的知識,尤其注重于知識的汲取、運用和發揮、拓展。所以,有本事的人可能沒有太多的背景,也不見得就一定有名牌學府炫人的文憑,卻能以自己無可替代的有用性,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創造、創新、創業,創出一片有聲有色的、鮮活的天地。
事實上,關系、文憑與本事是相互聯系的,有了關系可以更有利于發揮出已有的本事,而正途獲取文憑的過程也可以充實和提高自身的本事。不過,倘若缺少了本事,再硬的關系也會枉然,再高的文憑也只是諷刺。當然,真正的本事需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經過長期錘煉才能獲得。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反差:沒本事的人處處找飯碗,有本事的人處處是“飯碗”。那內中的差異歸根結底便是人生目標、人生追求相去太遠!
(吉軍薦自《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