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山
最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主任林三仁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了本院一位教授“小病”不治成大病,最后導致悲慘結局的一例病例。他說,這位教授天天廢寢忘食地工作,沒把自己的便秘當回事。后來發現便血了,貧血了,才在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患了結腸癌,而且癌細胞發生了轉移,導致了不該發生的悲劇。
便秘,在人們的眼里往往認為是小病。此病的發病率相當高。有關部門人員曾對北京、天津、西安地區的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過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有15%~20%的人患有慢性便秘。北京地區18~70歲的成年人慢性便秘的發病率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
便秘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常見病。患者常有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等癥狀。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便秘已嚴重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便秘在結腸癌、肝性腦病、早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的病人如果患有便秘,其排便時由于用力過大,往往可導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痔、肛裂等肛腸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早期診治,將會減輕便秘帶來的嚴重后果和社會、家庭負擔。
健康人排便習慣多為1日1~2次或1~2日1次,糞便多為成形或為軟便。少數健康人排便次數可達1日3次或3日1次。正常人排便時,需要腸內容物以正常速度通過腸道各段,及時抵達直腸,并能刺激直腸、肛門,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時,盆底肌群協調活動,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引起便秘。慢性便秘的病人不但便意少,便次也少,且糞便排出異常艱難。如伴有腹肌收縮無力,則更增加排便困難。由于排便次數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通過緩慢或過度滯留,則使糞便中的水分過多被吸收,糞便干結,尤其是長時間不排便,使干硬的糞便排出極為困難,甚至發生糞便嵌塞。有的便秘者在排便時,還伴有肛門直腸的刺激癥狀,如下墜、不適。也有的患者出現腹痛或腹部不適等癥狀,排便后癥狀緩解。
引起慢性便秘的病因主要有腸管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炎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直腸內脫垂、痔病、直腸前膨出、盆底病等;腸管平滑肌病變、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等;糖尿病腸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腦部疾病、脊髓損傷及周圍神經病變。精神及心理因素,應用利尿劑等也可引起慢性便秘。
在對慢性便秘患者進行檢查和評估時,一定要詳細了解病史,包括便秘的癥狀及病程、胃腸道癥狀、伴隨癥狀和疾病,以及用藥情況等,常能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尤其要注意有無報警癥狀,如便血、貧血、消瘦、發熱、黑便、腹痛等,還要注意便次、便意、是否排便困難或不暢以及糞便性狀等。
慢性便秘的治療原則是根據便秘輕重、病因和類型,進行綜合治療,恢復正常的排便習慣和排便生理。一般的治療是加強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如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增加飲水量。還要堅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應增加活動。藥物治療是選用適當的通便藥,選擇的藥物應毒副作用小且不產生藥物依賴。常選用的藥物有麥麩、歐車前等膨松劑和福松、乳果糖一類的滲透性通便劑。需要注意的是,對慢性便秘患者,應避免長期應用或濫用刺激性瀉劑,如老百姓常用的既便宜又有效的果導,實際上它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很強,長期應用對患者不利。對糞便嵌塞的患者,可清潔灌腸一次或結合短期使用刺激性瀉劑以解除嵌塞。解除后,再選用膨松劑或滲透性藥物,保持排便通暢。開塞露和甘油栓有軟化糞便和刺激排便的作用。中、重度的便秘者常有焦慮甚至抑郁等表現,應予以心理治療,這對緩解便秘很有好處。
稿件背景:2002年8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在天津博?!嫫丈镜闹С窒?,在京舉辦了《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學術講座會,這是我國為慢性便秘的診治標準及診治流程出臺的第一部規范化文件。在此之前,我國各地對慢性便秘的診治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貽誤病情,甚至對胃腸道具有很大刺激性的瀉藥也常常不加限制地廣泛應用于臨床。這次學術講座會吸引了全國各地200余名醫學專業人士,許多醫生是國內著名的專家、教授?!靶〔 币齺磉@么多醫學界人士的關注,可見慢性便秘已成為醫生和患者極為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