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揚
過去,我們總認為睡眠是被動的過程,累了才需要睡。基于這樣的認識,當有限的時間不夠用來工作、娛樂和享受生活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想到了去擠睡眠的時間。最近有報道說,一種服后不犯困、不用睡覺的新藥“不夜神”,有可能在一年后進入國內。此后,有人這樣介紹“不夜神”:“健康人每服用一片就能保持40小時頭腦清醒,接下來睡上8小時,再吃一片,還可保持清醒40小時。”介紹中反復強調,“不夜神”不成癮、副作用小。
禁不住挑逗的人的胃口被吊起來了:“‘不夜神將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么好的東西,我什么時候才能試一試?”期待的背后隱含著寬慰:我們終于可以藉藥物帶到我們體內的那種微妙的化學反應,去超越生命及生活的普遍規律,在24或48小時甚至更長的無眠里,去追求所謂的效率。期待的嘴被提前撬開,等待著美妙的嘗試。
可據專家介紹,“不夜神”實質上只是一種治療發作性睡病的藥物而已,其所起的依然是一種興奮作用,是需要嚴格依據處方使用的。專家們認為,對藥物尤其是處方藥的介紹應該是科學的、嚴謹的,特別要警惕將治療藥物泛化成誰都能用的大眾消費品的誤導性宣傳。
確實,我們曾吃過此類誤導性宣傳的虧。比如“洗血”本是治療高血脂等病的手段,卻被炒成了“排毒保健”的“良方”,再比如有些保健食品本是針對特殊人群的營養食品,卻被炒得如同仙丹……這樣的事例還可以舉出很多。
好在“不夜神”一時半會兒還不能領到入境的“護照”,我們還有冷靜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好在有健全的藥物評審制度并被嚴格執行,我們還可在沒有“不夜神”的情況下清醒地探究睡眠。中國睡眠協會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黃席珍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一只小白鼠光喝水不進食,可以活7天;給小白鼠充足的食物卻一直不讓其睡眠,小白鼠4天就死了。檢查的結果是,接受實驗的小白鼠并沒有什么器質性病變,只是失去了生存能力。
醫學專家說,睡眠是人類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如果睡眠缺失,將嚴重影響人體的合成代謝,造成各個器官系統的衰竭。因此,即便有一天,我們真的與“不夜神”親密接觸了,請別忘記問問它:人,不睡覺行嗎?
摘自《健康報》
請本欄作者與本刊聯系領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