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群
劉老漢60有余,常年在農村從事體力勞動,身體一向健壯。近半年來,老漢不時感到太陽穴部位一跳一跳地疼痛。本認為不算什么大病,于是買了一些止痛片在家自行服用。日復一日,雖服用止痛片卻不見頭痛好轉,同時發現太陽穴部位皮膚發紅,用手壓迫時疼痛加重,而且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不得不到農村衛生所求治。衛生員看罷說可能是偏頭痛,吃點藥也就會好。或許是精神作用,老漢吃過衛生所開的藥后疼痛似乎輕了一些。但令他不安的是,右眼看東西有些模糊,而且一天天加重。家人有些恐慌了。拿出家里的積蓄讓他去城里大醫院看看。很少進城的劉老漢惟恐花錢多,找了一家“包治百病”的私人診所。大夫說是炎癥,于是打了抗生素,拿了幾盒藥,花了近200元。老漢認為城里的大夫肯定行,便放心地回家了。
不幸的事情終于發生了。一天清晨,老漢醒來后忽然發現右眼什么東西都看不見,左眼看東西也有些模糊。一陣大呼小叫,驚動了鄰居家一位正休暑假的醫學院四年級大學生。大學生聞知鄰居大伯患病,主動上門安慰,一眼就看到大伯右側顳部淺動脈周圍紅腫。用手觸摸,跳動非常細弱。他估計這可能是嚴重的顳動脈炎累及了視神經,便主動放棄休假陪大伯到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神經科的一位教授檢查后認為,這位大學生的判斷是正確的。教授說,由于炎癥波及到眼動脈,引起缺血性視神經炎,導致右眼失明。如能早兩個月治療,視力即可保住。目前再不及時治療,則可影響另一側視力,甚至誘發腦卒中,這就是老年人顳動脈炎危害之所在。經過半年的治療,劉老漢不僅保住了另一只眼的視力,而且基本治愈了顳動脈炎。
事后,這位大學生激動不已。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為了加深對此病的了解,他又從圖書館找出許多相關文獻,整理了一篇有關老年人顳動脈炎的資料:
顳動脈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物理、化學或生物學因素的影響,血管壁的彈性組織發生變性,成為自身抗原,從而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各種疾病。病變可累及全身中等大小的血管,特別是易侵犯顳動脈或眼動脈。近年發現,在顳動脈的彈性層有巨噬細胞和輔助T淋巴細胞浸潤。臨床上65%~95%的患者有顳動脈部局限性、跳動性疼痛。由于淺部顳動脈有炎癥,因此出現紅腫、壓痛,動脈搏動減弱甚至觸摸不到。炎癥除累及顳動脈外,還可波及眼動脈、睫狀體動脈和椎動脈,引起視神經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有50%患者致盲。經治療后可下降至5%~10%。嚴重時還可波及對側。約有一半患者咀嚼時感到頜骨疼痛以及舌活動障礙。全身癥狀可有低熱、倦怠無力、體重下降,少數患者可出現抑郁狀態。一般預后較好,但大部分患者需經數年才能穩定。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可反復復發或惡化。顳動脈炎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確認本病并無很大困難,主要依據是淺部顳動脈疼痛、壓痛。及搏動減弱或局部紅腫。血沉對本病診斷或預后判斷有重要參考價值。應用超聲波斷層檢查。可見患者顳動脈血管壁有水腫樣變化。治療顳動脈炎的有效方法是,急性期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早期用藥可防失明。開始劑量要大,根據癥狀緩解情況可逐漸慎重減量。部分患者需持續給藥2年以上,直到病情穩定為止。值得注意的是,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也可引起顳動脈炎癥狀。如確認癥狀與貧血有關,則應針對貧血的原因進行治療。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