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注重春節,鄧小平選擇大年初一遠行美國,是為國家圖個“吉利”吧
1979年,就在舉國上下一片祥和的時刻,鄧小平選擇在農歷大年初一(公歷1月28日)出訪美國,不能不說是“精心策劃”。
本來,卡特總統是在中美建交談判中向鄧小平發出訪美邀請的,但時間定在中國的大年初一,卻是鄧小平的主意。
鄧小平這次訪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自抗日戰爭時期開始同美國發生關系以來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
北京時間1月29日凌晨4點半(美國東部時間1月28日下午3點半)波音707抵達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
中國人“一諾千金”,鄧小平踐約出席布熱津斯基的家宴
鄧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來到美國總統顧問布熱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參加一次別有風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
這次晚宴是在1978年5月就預訂好了的。那時,布熱津斯基奉卡特總統之命來京商談兩國關系正?;瘑栴},鄧小平為他舉行了一次豐盛的宴會。在品嘗了可口的中國菜后,布熱津斯基邀請鄧小平有機會到美國品嘗一下美國家庭的飯菜。今晚,鄧小平就是來踐約的。
為了辦好這次宴會,布熱津斯基一家幾天來一直忙個不停。布熱津斯基還別出心裁,讓他的三個孩子充當宴會的服務員。
宴會開始后,觥籌交錯,笑語聲聲。酣暢之間,布熱津斯基當眾發表自己的高見說,中國人和法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自己的文明優于所有其他國家。
鄧小平反應很快,不置可否卻又頗為自得地接過話頭道:“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東亞,中國的飯菜最好;在歐洲,法國的飯菜最好?!?/p>
這話自然獲得了一片贊成。其實,在座的人們中間,恐怕再沒有誰能像鄧小平那樣,同時對這兩個國家都有那么長時間的真切了解。
在談到兩國關系時,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說:“卡特總統由于決定和中國關系正?;?,他在國內已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難。你在政治上也碰到了不少困難吧?”
鄧小平哈哈一笑,隨即答道:“是呀,我也碰到了困難,在臺灣省,有一些人就表示反對?!边@一機智的回答,引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
鄧小平的光臨,給布熱津斯基一家帶來了極大的榮耀。幾天后,他在辦公室會見記者時,還異常激動地說:“在你想到這件事的時候,你就會感到驚奇,一個10億人的領導人到達美國后僅兩小時就到我家里赴晚宴!”
在盛大國宴上,鄧小平獨特的個性和個人魅力給卡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月29日晚上,卡特和夫人在華盛頓舉行盛大國宴,歡迎鄧小平夫婦。
美國的國宴一向以豪華和排場著稱,但在當晚的宴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剛從卡特的故鄉佐冶亞州運來的1500株紅色和粉紅色的山茶花。很顯然,這是卡特總統精心安排的。這種別致的裝飾使宴會廳里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祝酒結束后,鄧小平和卡特開始隨意交談,據卡特回憶:
“在宴會桌上,這個很受歡迎的伙伴談話輕松自如,自始至終滔滔不絕地介紹他國內的生活情況,并談論他認為國內情況如何好轉。
鄧似乎對改善同沙特阿拉伯的關系很感興趣,并再次強調這個問題的宗教因素。他說,中國也許有700萬穆斯林教徒,中國政府并不干預他們的宗教信仰。我問他是否允許這些信徒去麥加朝圣,他說不行,但又說,如果這種朝圣有重大意義,這一政策可以改變。后來我們把這一消息通知了沙特的領導人。
宴會上,鄧小平始終談笑風生,當雪莉·麥克萊恩對他個人的經歷表示興趣時,鄧小平風趣地告訴她說,如果對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人設置奧林匹克獎的話,他很有資格獲得該獎的金牌。
宴會結束后,鄧小平夫婦在卡特夫婦的陪同下,出席了在肯尼迪中心舉辦的文藝晚會。
經過短時間的相處,鄧小平獨特的個性和個人魅力便給卡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時刻,我們自然地想到前總統尼克松先生所做的努力
1月31日上午,鄧小平會見了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這是鄧小平訪美期間第二次和尼克松的會面。在29日卡特總統歡迎鄧小平的國宴上,尼克松應邀出席。卡特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尼克松在白宮的出現震撼了華盛頓的新聞界。尼克松總統雖然并不認識中國的現任領導,但在短時間的招待會上,他卻同他們津津樂道他前不久的中國之行。從他們的私下交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始終是中國人的一位受尊敬的朋友,他們并沒有把對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指控看得很重?!?/p>
這是尼克松自1974年因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以來第一次來到白宮。他在滿場的噓聲中走進宴會廳,表現得非常鎮定。當樂隊奏響《美麗的阿美利加》時,尼克松情不自禁地對鄧小平說:“你知道嗎?他們演奏的是同一支樂曲,就是我去中國時聽到的那支。”
當尼克松再一次聽到了同樣的曲子時,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7年。當中美雙方為關系正常化舉杯時,自然也不能少了這位功臣。鄧小平在宴會的答詞中這樣說道:“在這個時刻我們特別懷念生前為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開辟道路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我們也自然地想到前總統尼克松先生和福特先生、基辛格博士、美國參眾兩院的許多議員先生和各界朋友所作的努力?!?/p>
10多年以后,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尼克松時,曾高度評價了尼克松總統1972年的中國之行。他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2年,23年間,中美關系處于敵對狀態。在你擔任總統的時候,改變了這個狀況,我非常贊賞你的看法,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并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這樣,什么問題都可以妥善解決。用這樣的思想處理國家關系,沒有戰略勇氣是不行的,所以,你1972年的中國之行,不僅是明智的,而且是非常勇敢的行動。我知道你是反對共產主義的,而我是共產主義者。我們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在這樣的大問題上,我們都是現實的,尊重對方的,胸襟開闊的?!?/p>
布什曾經對中美建交出言不遜,鄧小平豁達大度地說:“對此我們完全理解,我們并不在意,可不必擔心?!?/p>
在華盛頓期間,鄧小平還會見了美國前駐華聯絡處主任布什,并接受了布什贈給他孫兒孫女的兩部動物影片。
會談中,布什向鄧小平解釋道,他最近就中美建交講的一些話并不是針對同中國的關系,而是考慮到美國的信譽和他本人的處境。鄧小平豁達大度地當即表示,對此我們完全理解,我們并不在意,可不必擔心。
鄧小平說,關于美國的信用問題只說幾句話是建立不起來的,需要有扎扎實實的行動。鄧小平對布什說,你現在正在競選總統,可能出訪不太方便,但如無不便,歡迎你再次訪問北京。布什高興地說,沒有什么不便之處,正好相反,在政治上很有利,他說他是美國最了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人。并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的話,他的主要目標之一將是繼續改善中美關系。
后來,布什多次訪問中國,鄧小平都會見了他。
(牟大裕薦自《中華時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