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常可以在電影、電視劇里見到廉署職員很神氣地“請人喝咖啡(協助調查的代名詞)”,但對廉署如何查案、破案仍然充滿“神秘感”。為加強與市民的溝通,廉署從2000年起設立開放日,香港市民可以大大方方地到廉署“喝茶”,同時看看這個讓貪污分子“聞風喪膽”的地方。
“咖啡味道”
香港廉政公署總部的辦公地點設在香港島中環的一個停車場上。這是一座很普通的大廈,執行處的接待處在一樓。
真正“喝咖啡”的設在十樓,稱為“錄影會見室”。錄影會見室的擺設很簡單:4張椅子、一張三角臺,入門處是兩部攝像機。背對門口的兩張椅子坐的是調查員,對著攝像機的兩張椅子,右邊是嫌疑人的律師、左邊是嫌疑人的位置。為了讓整個屋子全部置于攝像機的監控內,攝像機的正對面掛著一張凸面鏡,攝像機機身位置的下面本是攝像機的“盲區”,有了這面鏡子,人站在“盲區”也能通過鏡子被攝像。只有做到沒有任何“盲點”才能使錄像帶成為法庭的有效證供。整個會見過程將制成3盒錄像帶,全景的兩盒,一盒交給法庭,一盒由廉署留底;另外一盒只有嫌疑人的錄像帶則交給嫌疑人自己。全程錄像解決了調查的許多問題,以前“會見”的內容得做筆錄,這“咖啡”一喝沒兩三個小時搞不定,如今全過程只需半個小時。
廉署的報案中心24小時辦公,所有投訴都處于非常保密的狀態,泄密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以確保舉報者無后顧之憂。廉政公署非常重視市民的舉報,無論投訴的性質如何輕微,都會列入早晨報告,由執行處首長和處長級人員進行審議,決定是否展開調查。廉署承諾的服務標準是48小時內對貪污舉報作出回應。為了減輕查案的難度,廉署鼓勵市民用真名舉報,據統計廉署成立之初所接到的署名舉報只占30%,而90年代已增加到70%。
“兵不血刃”
廉署的職員大部分都不佩帶槍械,證人保護組及槍械組是廉署里惟一裝備了武器的部門。廉署人員佩帶的武器,有槍管較長的史密夫威遜手槍,也有攜帶方便的曲特偵探手槍,還有能抵擋9mm子彈的防彈衣、可以伸縮的警棍、小型催淚器,以及一支能產生高達2萬公斤壓力的破門工具“開門槍”。但自1975年配槍以來,證人保護組在執行任務時沒開過一槍,這全有賴行動前的周密組織。
“認人”是廉署工作的重要部分。單面鏡列隊認人室在執行處的8樓,透視的玻璃前,證人可以從外面清楚地看到里面,而里面的犯人卻一點也看不到外面。以前罪犯站成一圈,證人圍著他們走,認出來后就拍一拍罪犯的肩膀,由于要當面接觸,不少證人不敢站出來認人。廉署從1987年使用了這種單面鏡后,證人在指證嫌疑人的時候再也不擔心被人打擊報復。每次認人時,廉署都會從專門的“演員公司”請來8個以上的、與嫌疑人相貌體型相近的人混雜其間,讓證人辨認,證人只需外面說出室內人員站位的號碼。據說這些臨時請來的“嫌疑人”每人1個小時的出場費是250港元。
執行處拘留中心共有17間關押房,里面一床一桌一椅,干凈整潔,光線充足。關上房門,廉署工作人員能夠通過門上的貓眼來監視房內的動靜。嫌疑人最多只能被關押48小時。有時為了調查的需要,廉署會向行政長官申請將嫌疑人羈押的時間延長,這時,嫌疑人將會被“請”到另外一間設備齊全的關押房,那里有獨立的洗手間和電視。
“三管齊下”
香港廉署“破案如神”,所檢控案件的判罪率高達70%以上。這除了廉署享有“不可思議”的權力外,關鍵是其行之有效的調查、預防、教育“三管齊下”的反貪運作模式。廉署下設了3個部門,即執行處、防止貪污處及社區關系處。執行處是廉政公署的調查部門,負責接受、審閱和調查貪污指控。為防止濫用權力,調查人員只負責搜集證據,并向律政司司長提出報告,由其決定是否提出檢控。防止貪污處則主要負責改善有可能導致貪污的工作方法及程序,并為公營、私營機構等提供良好的防貪顧問服務。而社區關系處則主要向市民進行肅貪倡廉的宣傳教育。
“高薪養廉”
香港廉政公署現有職員1300多名,除少數從公務部門借調外,大部分由廉署直接以合約方式聘用,其中愈半數職員已服務超過10年。廉署的職員不屬于公務員,不受公務員條例約束,也不受其他政府部門的指示和控制。根據香港《基本法》,廉政公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權獨立處理一切反貪污的工作,經費由政府一般收入中撥付。
廉署職員的薪金高于其他部門,為了吸引最有能力的人加入,廉署拿出高于同級香港政府官員10%的薪水。除高薪外,還有高福利,包括住房、醫療,出國休假、培訓以及豐厚的退休金等。但如果誰的操行引起懷疑,則立即予以懲戒,甚至開除,退休金也盡數剝奪。
(王煒薦自《人物周報》原標題為《嘗嘗這杯“咖啡”的味道》本刊有刪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