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美國汽車
《福布斯》2002年5月27日
美國的汽車制造業正無奈地發生變化:把汽車的制造轉移至海外工廠。他們將放棄大部分的“美國式汽車”。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品牌的汽車將消失。美國汽車商將繼續在本土完成汽車外表的設計、組裝和銷售,而海外的工程師將負責設計制造汽車的內臟,比如,懸掛系統、底盤、傳動裝置等。
福特未來的新款高端車型,除了外表,大部分是瑞典Volvo s80的改版。克萊斯勒的情況類似,它的所有車型都將是美國式表皮下的外國車型。通用汽車,未來將有一半的汽車在海外制造。而現在三大制造商銷售的汽車中,只有不到20%是在海外制造的。
是什么導致了這一變化?首先,過去20年中,美國本土的汽車制造一直被海外競爭對手壓得喘不過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在美國本土制造的巨大生產成本。幸運的是,美國汽車制造商們在過去10年里結下了強大的海外同盟。于是,人們將看到的、摸到的、感覺到的,是美國制造的外殼、美國式的設計和美國品牌的全新一代的美國車。
對三大美國汽車商來說,另一個需要避免再犯的錯誤就是這些“混合”制造的汽車,不能是“世界通用的”類型,即一個車型、全世界相同配置。比如,福特的新款500,將和Volvo看上去大不相同,而且擁有不同型號的引擎。
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嗎?人們會不會問,不同的車型共享太多的相同部件,是否會模糊這些車的自有品牌間的界線呢?應該說存在這樣的風險。如果人們知道福特500會包含許多相同的特性,人們還會那樣急于購買Volvo s8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