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中東局勢,懸!
7月16日,美、歐、俄和聯合國在紐約舉行中東問題四方會議,就和平解決中東問題提出具體構想:支持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有生存能力的巴勒斯坦國;呼吁國際社會支持并幫助巴勒斯坦進行全面的改革;要求以色列首先撤退至2000年9月沖突爆發前的位置等。四方會議的召開與具體構想的提出,對于緩解巴以緊張局勢、盡早平息沖突、恢復和談帶來新的動力和希望。但是四方在美國中東和平計劃和以色列撤軍問題上仍有不小的分歧,四方機制的介入能否真正解決巴以矛盾仍有待觀察。近日,美國布什政府在如何結束巴以暴力沖突等問題上的態度,都出現了使阿拉伯國家“感到鼓舞”的變化。這是因為布什政府認識到其先前的中東政策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也是美為打擊伊拉克、開辟反恐新戰場的需要。然而中東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地區。23日,以色列空襲了加沙地帶,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巴以矛盾再度惡化。充滿變數的還有,阿拉法特這位窮畢生精力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的領袖,目前正面臨被拋棄的威脅。布什政府已經相中阿拉法特的兩名“接班人”,即巴勒斯坦財政部長法耶德和內政部長葉海亞。而阿拉法特也將參加巴勒斯坦的大選。看來,雙方在此問題上的一番較量不可避免。

瑙魯拋棄阿扁,該!
21日,原本是臺灣“總統”陳水扁的“大喜”日子。他在當日下午的民進黨大會上完成兼任黨主席的程序,最終實現“獨攬黨政大權”的心愿。可偏在這天上午,香港卻發生了一件令他心寒的事情:南太平洋島國瑙魯與中國簽署了建交公報,宣布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心痛之余,仍不甘心。苦等兩天無望后,阿扁當局絕望地宣布與瑙魯“斷交”。這標志著臺灣在繼去年馬其頓事件之后又失一“眼”,與其有“邦交”的國家減為27個(參見本刊第14期第19頁),而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則增至164個。在國際舞臺大搞“金援外交”企圖爭取所謂生存空間一直是臺當局的伎倆,但“金援外交”絕非萬能!
韓朝重開會談,好!
25日下午,朝鮮以南北部長級會談朝方代表團團長金靈成的名義致電韓方首席代表丁世鉉,對不久前發生海上武裝沖突的“偶發事件”表示“遺憾”,表示今后雙方應共同努力,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朝方提出舉行第七次南北部長級會談,商討履行雙方已達成協議的事項,并建議雙方8月初在金剛山進行事務性接觸。韓國統一部發言人隨即在30日表示,韓國政府同意就舉行南北部長級會談進行業務性接觸。此次朝鮮主動對黃海交火表示遺憾,韓國政府對此給予了肯定評價,特別是朝方主動提出重開部長級會談,這將成為打破目前南北關系僵局的突破口。據悉,朝韓部長級會談將于8月12日至14日在漢城舉行。

美公布《中國軍力報告》,杜撰
12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中國軍事力量年度評估報告》,煞有介是地編造出中國“攻臺戰略三部曲”,煽動“中國威脅論”,鼓吹美臺軍事合作。報告妄稱,中國對臺軍事戰略重點已由出兵“入侵”轉為借武力脅迫臺接受統一,中國發展軍力的目的不僅是為“迫臺就范”,而且要成為主導性地區強國,以應對美日安全同盟。乍一看,報告“引經據典”,講得頭頭是道,可就是經不起推敲和事實的考驗。例如,報告“估計”中國真實的軍費開支是650億美元,到2020年可能會比現在公布的數字高出約4倍。這與我國國防預算公布的數字相去甚遠,更與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極為不符。不難看出,報告的撰寫人并不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卻在按自己的意圖來解釋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翻來覆去在虛構的數字上做文章。
西摩解決小島危機,險!
佩雷希爾島(摩洛哥稱之為雷拉島)位于西班牙和摩洛哥兩國之間,距摩洛哥僅200米,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其主權歸屬的歷史爭端復雜,西、摩兩國均對其有主權要求。兩國曾在1991年就該島爭端達成協定,雙方在該島均不駐軍。11日,12名摩洛哥軍人突然登上該島,在島上豎起了象征主權的摩洛哥國旗并建立了一所軍事觀察哨。這旋即引來了一場不小的外交風波,西、摩兩國乃至歐盟和阿盟都為此劍拔弩張、干戈相向。雖然事件最終以雙方撤軍并承諾遵守當年簽定的協議而告終,但這座小荒島的風波引起了眾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的關注。輿論認為,摩洛哥派兵登上佩雷希爾島的真正原因是想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并借機收回休達等地的主權;而西班牙迅速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主要是擔心摩洛哥得寸進尺,對休達和梅利利亞等其它“飛地”也提出主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