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平教授在本刊12期中撰文指出,日本經濟陷入了戰后嚴重的經濟衰退,回升前景不容樂觀。那么,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將對全球經濟尤其是東亞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呢?不妨再看看江瑞平的深度分析。
必須承認,盡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嚴重蕭條甚至衰退,日本仍然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更是東亞遙遙領先的第一經濟大國,其經濟規模仍然要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15%左右。因此,日本目前空前嚴重的經濟衰退勢必要對全球經濟尤其是東亞經濟造成不容忽視的惡劣影響。在戰后很長時期內,日本經濟由于持續快速增長,一直被譽為是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而目前卻越來越淪為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的一節最為沉重的“車箱”。如果2001年和2002年日本經濟真的連續出現預測中的1%的負增長,則意味著日本一個經濟體就將拖累全球經濟每年下降0.15個百分點!說日本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災區”毫不為過。更加重要的是,作為貿易大國和對外直接投資大國,日本經濟的嚴重衰退還會通過進口市場萎縮和對外投資減少對全球經濟形成惡劣影響。2001年,日本按美元計算的進口減少達7.9%,第三、第四季度更分別減少達12.9%和18.3%,今年上半年按日元計算的進口減少了6.5%;2000年和2001年度,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分別減少了27.8%和26.3%。
受日本經濟衰退影響最直接、最嚴重的還是其東亞近鄰。在很長時期里,日本也一直擔任著引領東亞“雁陣型”經濟增長的“頭雁”,而目前這一“頭雁”自身卻在空前嚴重的衰退中掉了隊,甚至迷失了方向,由此至少已從如下幾大方面對東亞經濟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
首先,經濟衰退導致日本市場急劇萎縮,從而導致東亞經濟體對日出口更加困難。而出口貿易的急劇萎縮,正是2001年東亞經濟再陷困境的根本原因。2001年,東亞經濟體對日出口減少了6.3%,其中“亞洲四小”(韓國、新加坡、臺灣和香港)和“東盟四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更分別減少達17.5%和8.4%。2002年上半年,亞洲對日本出口減少了3.8%。
其次,經濟衰退導致日本企業經營更加艱難,直接削弱了其對東亞直接投資的能力。而外資流入減少甚至出現大量抽逃,也是目前許多東亞經濟體面臨的主要問題。2001年上半期,日本對香港、臺灣地區、韓國直接投資分別同比減少了64.2%、29.2%和24.4%。
再次,經濟衰退導致稅收減少,加重財政危機,成為日本政府削減對東亞開發援助的客觀原因。而日本政府的開發援助在強化東亞經濟合作,推動東亞經濟共同增長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度日本政府的開發援助預算在2001年度減少3.0%的基礎上,一下子砍掉了1/10。其中主要削減對象又集中于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大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經濟衰退導致日本需求擴張更加依賴出口擴大,這成為日本政府縱容日元貶值、試圖借此來擴大出口的重要原因。而日元持續大幅貶值又通過加重東亞經濟體出口困難,影響東亞貨幣體系穩定等途徑,對東亞經濟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據摩根斯坦利近前發表的一項分析,如果日元每貶值10%,就會導致亞洲地區實際經濟增長率下降1.3個百分點。而從日元對美元匯率看,在2001年2月尚有116.04∶1,而到2002年2月卻降至133.52∶1,這意味著在短短一年中日元即貶值達15.1%。如果按照摩根斯坦利的上述分析,則僅日元貶值一項,就使亞洲地區經濟在2001年2月到2002年2月的一年中下降了近兩個百分點!進入5月下旬以來,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之所以動用數額高達3.8萬億日元的資金來干預外匯市場,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阻止由于美國經濟尤其是美國企業財務問題導致的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的勢頭。7月中旬,日元兌美元匯率曾一度升至115:1,而目前又回跌至120: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