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什6月1日在西點軍校畢業生典禮的講話中提出,反對恐怖主義不可能靠防御取得勝利,必須主動出擊。隨后,美一些高級官員紛紛發表類似講話。接著,美國傳媒報道,布什政府將于9月出臺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把“先發制人”和“預防性干預”作為重要內容。
調整:9.11后步伐加快
冷戰結束以來,在克林頓時期,美國的安全戰略已大體完成了從“冷戰型”向“后冷戰型”的轉變,即從與蘇聯全球對抗和準備全面戰爭的戰略轉變為維護美國全球主導地位、著眼地區沖突和跨國威脅的戰略。布什政府上臺后,以共和黨右翼的現實主義理念為指導,又對國家安全戰略作了進一步調整。9.11事件發生后,美戰略調整的步伐加快,內容也更為廣泛、深刻。最突出的有以下四個方面。
從側重謀求海外安全事務主導權轉為“內保安全”與“外謀霸權”并重。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方面將本國及盟國的領土安全界定為生死攸關的利益,排在國家利益的第一位;另一方面又認為美國本土面臨的安全威脅已大大降低,而將謀求海外安全事務主導權置于安全戰略的首位。9.11后,美全國上下痛切地認識到,在全球化和高技術的時代,面對恐怖主義威脅,美本土決非安全的“天堂”。“內保安全”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將放棄對海外安全利益的謀求。事實上,反恐戰爭的進行,在一定程度上還為美向外擴張提供了新的機遇。
結束缺乏明確威脅界定的過渡期,明確將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擴散確定為兩大主要威脅。
9.11后,美對安全威脅的界定迅速清晰化。布什政府明確將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確定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安全威脅,并指出這兩大威脅既可能來自“無賴國家”,也可能來自非國家實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突發性和不對稱性。與此相應,美國減少了對俄、中潛在威脅的渲染。美國對安全威脅的新界定,反映了美國面對新形勢的戰略反思,但其中也含有策略調整的成份。事實上,中國仍被美國視為潛在威脅,對華防范之心仍時時顯現。

單邊主義在對外政策中的地位明顯上升。
冷戰結束后,“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在美國內一直爭論不休。克林頓政府時期,確曾大力提倡多邊主義,積極主張實行美國領導下的國際合作。但是,隨著90年代美國實力的持續大幅增長,單邊主義傾向開始滋長。布什政府上臺后,這一傾向更急劇上升,直到9.11后,鑒于建立反恐同盟的需要,美單邊主義傾向才有所收斂。
在軟、硬力量的運用上,突出硬的一手,并進而提出核武器“實戰化”和“先發制人”的戰略選擇。
克林頓政府時期,將美國安全戰略稱為“接觸戰略”,強調實行接觸政策,通過外交、經援、軍控與不擴散等多種軟手段,塑造于美國有利的國際安全環境。布什政府上臺后,對軍事手段情有獨鐘。反恐戰爭的開展更加強了這一趨勢。至今,美國對如何發展、使用軍事力量已提出許多新的理論和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如:將防務規劃模式從“基于威脅”轉向“基于能力”;將準備同時打贏兩場戰區戰爭改為確保對多個重要戰區的威懾和準備打贏一場大規模戰區戰爭;放棄“確保相互摧毀”戰略,建立由戰略打擊能力、防御系統和能迅速應對多種威脅的軍工基礎和武器供應體制組成的新的“三位一體”的戰略威懾力量;發展小型戰術核武器,以對付使用或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無賴國家”和恐怖組織;對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組織和敵對國家實施“先發制人”打擊。這些新原則的提出,反映了美倚仗空前軍事優勢謀求“絕對安全”的企圖。
美國安全戰略正在進行冷戰結束以來的又一次深刻調整。突出本土防御,突出反恐,突出單邊主義,突出硬力量,將成為美新安全戰略的重要特點。
相關鏈接
為“新帝國主義論”把脈
影響:積極面與消極面
首先,美對中國的戰略壓力減輕。
布什政府上臺后,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提高了“中國威脅論”的調門,兩岸政策也明顯向臺灣傾斜。一時間,出現了將中國由“潛在威脅”上升為“現實威脅”及明顯加強對東亞戰略關注的趨勢。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國威脅論”的地位下降,美戰略東移的指向往歐亞大陸中部回擺。最近,由于進一步認識到反恐戰爭的長期性、艱巨性,以及大國協調的重要性,美開始平衡其對臺海兩岸的政策,對臺獨的壓力有所增加。在此情況下,兩國在安全關系上可能出現一個緩沖期。
其次,中美在安全問題上增加了一個契合點。
美國的新安全戰略將恐怖主義視為主要威脅,決心與之進行長期的戰爭。而中國亦遭受恐怖主義威脅。因此反對恐怖主義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目前,中美在反恐問題上已開展外交、金融、情報、執法等多方面的合作。反恐已成為兩國在維護亞太安全、防止核生化武器擴散之外的又一重要合作領域。但是,恐怖主義對中美雙方威脅的程度不同,雙方在反恐的方針與策略上存在某些分歧,而美借機擴大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亦已引起中國的警惕。
第三,一些安全分歧與摩擦可能加劇。
美安全戰略調整在突出反恐、反擴散的同時,明顯突出了單邊主義、軍事手段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御威懾”和“先發制人打擊”的理論。這將給兩國安全關系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根據“防御威懾”理論,美將加快發展導彈防御體系,從而可能使中國有限核力量的威懾作用削弱;而美趨向“實戰化”的核戰略,也將對中國的核政策提出嚴重挑戰。而在反恐和反擴散問題上,美若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根據“先發制人”理論,貿然對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實施打擊,尤其是對中國的近鄰朝鮮實施打擊,也將使兩國在安全政策上的分歧明顯上升,使兩國的安全合作受到嚴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