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多月前,9.11事件發生,隨后美軍涌進中亞腹地;四個多月前,美軍開始對塔利班政權實施軍事打擊,阿富汗戰事爆發;兩個多月前,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維和部隊進駐阿富汗……如同夢境一般,短短幾個月,北約將自己的對外防御體系悄悄地向東方延伸了數千公里,一夜之間便到了我們的家門口。中國西部的周邊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陸地鄰國第一次出現北約士兵的身影
讀者都知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冷戰的產物,從戰后到1989年,北約的防御區域從來沒有離開過北約“本土”。1991年,通過海灣戰爭,北約的觸角伸向了中東;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進行軍事打擊行動。但這兩次戰爭后,北約的防御區域或者說軍事行動區域尚未越過烏拉爾山脈,其駐軍距離中國邊界尚很遙遠。
借助此次阿富汗戰爭和爾后的維和行動,美國和北約在歐亞大陸的縱深處實實在在地打進了一個楔子。借助反恐,美國在烏茲別克斯坦部署軍隊;借助反恐,北約的士兵在喀布爾街頭巡邏,執行維和使命。現在美國又以反恐戰爭還未結束和美國打算訓練阿富汗臨時政府的軍隊為由,使其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長期化和合法化。今后美國和北約會不會以類似的借口進入中國周邊的其他地區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十分清楚,美國借反恐大大加快了它在全球的軍事戰略部署的調整,迅速地彌補了戰略空白。雖然美國和北約與中亞國家早在1994年就已結成和平伙伴關系,但這項計劃也僅僅限于美國及其北約盟國與中亞各國聯合舉行軍事演習,開開會,進行中低層次的互訪而已。現在美國借機使其在中亞部署軍事力量的計劃提前實現了。在中國的陸地鄰國,第一次出現北約士兵的身影。
吃一個,夾一個,看兩個,壓兩個
美國保持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決不簡簡單單為了反恐,而是有其深遠的戰略意圖,是美國在整個歐亞大陸軍事戰略的重要環節。首先,阿富汗是各個地區性大國利益和矛盾的交匯處,控制了阿富汗就等于控制了從中亞到南亞、從東亞到中東的咽喉,美國可以參與、仲裁甚至主宰這一地區的戰爭與和平的事務。其次,美國可以利用現有的軍事存在達到吃一個,夾一個,看兩個,壓兩個的戰略目的。吃一個是指通過軍事打擊,基本消滅了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政權。目前,美國正著手在阿富汗建立一個即使不是親美至少也是對美友好的政權。夾一個是指伊朗。23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曾經使美國蒙受自越戰以來的最大恥辱(人質被扣事件、“伊朗門事件”)。伊朗是一個有廣泛影響的區域性大國,又是被美國認定的“無賴國家”,但長期以來美國卻對伊朗奈何不得,而今美國在阿富汗保持長期軍事存在將大大改變美國遏制伊朗的態勢。伊朗的西面是北約盟國土耳其,東面是阿富汗。伊朗將受到北約兩面夾擊的威脅,再加上宿敵伊拉克,看來它會被“夾”得動彈不得。看兩個是指俄羅斯和中國。通過在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軍事存在,美國和北約大搖大擺地進入了俄羅斯的后院——中亞。中亞各國為自己利益計有可能向美國靠攏(烏茲別克斯坦已經表現出這樣的傾向),如果美國在阿富汗逗留的時間加長,也許有更多的中亞國家“易幟”。美國“和平”接管中亞,讓俄羅斯吃“啞巴虧”,不僅如此,這樣一來俄羅斯的西面和南面都面臨北約的軍事壓力。對于中國來說,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第一次使得中國的陸地鄰國有了美軍駐扎;美國在對中國采取遏制戰略方面又多了一個窺視和了望中國的窗口;多了一個阻止中國向西發展的戰略屏障,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多了一個不確定因素。目前美國已經加強了在亞太東部的前沿軍事存在:向關島派遣攻擊型核動力潛艇并修筑潛艇基地;啟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強化以美日軍事同盟為核心的各種雙邊軍事同盟關系(包括美日、美韓、美菲、美澳等),積極謀求拓展建立新的區域性軍事同盟;頻繁舉行地區雙邊和多邊軍事演習;加強對臺軍售等等。如果說過去美國構筑“亞太軍事安全鏈條”大都是在海上,而且全部集中在中國的東面,那么如今美國通過在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軍事存在,有可能把亞太地區的“安全鏈”與北約的軍事戰略在中國的東西兩面拉起手來。壓兩個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自印巴分別進行核試驗后,美國就一直對南亞放心不下,但一時又苦無良策。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無疑是對印巴的一種遏制即美國已經有能力遏制印巴紛爭,有條件介入克什米爾沖突,有力量使得印巴都受到約束。從最近幾個月印巴之間的沖突一直被抑制的情況看,已經收到了這個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大大縮短了美國解決熱點沖突的前進距離,進一步完善了美國的全球防御體系。
歐洲亞洲誰為先?
有一點必須申明,從美國目前的軍事部署調動和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并不能簡單地推論出其戰略重心已經東移,美國目前的主要注意力仍是在歐洲。這不僅因為歐洲歷來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依托,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是美國的主要盟國最集中的地區,歐美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相同,歷史、宗教和文化淵源一脈相傳;還因為美國在歐洲有無可替代的經濟利益。美國在歐洲的經濟利益總體上大大超過亞洲。歐洲的經濟總量與美國大體相當,美歐互為最大的投資者,美與亞太的貿易額雖然超過美歐貿易,但如果不把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計算在內,美國與亞洲的貿易額只不過是美歐貿易額的零頭而已。這種基本條件不發生根本變化,美國不可能調整改變其基本戰略部署,歐洲仍然是重中之重。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西部的安全格局正在發生明顯變化。美國和北約的確已經到了我們的家門口,已經開始圍籠在我西部,無論這種圍籠是有意還是“無意”,是戰略性的還是策略性的,我們都必須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