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這個足球王國里,10號球衣總是伴隨著最優秀選手的身影出現在賽場上——像羅馬里奧和貝利。巴西國家女子足球隊的10號隊員則是世界級明星茜茜(SISI)。
茜茜作風頑強,拼搶兇猛,14歲就起開始踢球,一直司職中場,特別擅長左腳定位球,參加過多次重要國際賽事,像歷屆女足世界杯賽、1996年和2000年的奧運會等。
沒有球,就踢“娃娃”頭
茜茜1967年出生于巴西的艾斯普拉達,家中有七個孩子,父親是筑路工人。茜茜在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瓦多長大,她很小就迷上了踢球。因家里貧困,買不起足球,就用橘子、襪子等物做成足球,和一群孩子練球技;為了踢球,她情愿把玩具娃娃的腦袋拆下來當球踢。見到這情景,父親對母親說:“給她買個足球吧!”這樣,茜茜才有了真正的足球。由于她有皮球,鄰居家的伙伴們也愿意帶她一起踢球了。茜茜的哥哥非常支持她踢球。每當談到哥哥時,茜茜總是充滿感激之情:“小時候練球時,哥哥總是特別信任我,是他幫我成為今天的職業選手。”
14歲時,茜茜開始了職業球員生涯,進入了弗拉明戈俱樂部并為其效力4年,后轉到BAHIA俱樂部。1988年,她首次入選巴西國家隊,從那時起,她開始和隊友們一起,為巴西隊進入世界級強隊而拼搏。
“我們要讓社會接受女子足球”
巴西是世界公認的足球強國,人們對足球的狂熱可想而知。但這只是對男子足球而言,女子足球的地位卻低的可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觀念問題。巴西體育評論員阿曼多·諾吉拉道出了原由:“女足在巴西還沒什么機會,最出色的女足球員還不如最差的男球員知名。人們認為女子天生柔嫩,不適合從事劇烈的對抗運動。”但即使巴西國人對女足持這種態度,巴西女足仍從1991年第一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取得的的第九名,上升至1999年第三屆杯賽的季軍。取得這樣的驕人戰績,茜茜功不可沒。
首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于1991年在中國舉行。巴西隊初次參賽,表現不盡人意,在12支隊伍里排名第九。茜茜參加了1991和1995年的世界杯賽,表現平平,沒有給人留下什么印象。
后來由于耐克公司的贊助,巴西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經濟狀況有了改善,特別是主力球員的待遇大為提高,隊伍有了很大起色。1996年征戰奧運會,在與德國隊的一場關鍵比賽里,茜茜攻進一球,1:1打平對手,巴西隊進入半決賽。最后獲得第四名。
在1998年舉行的南美女子足球錦標賽上,巴西隊以進66球,失3球的驕人戰績榮獲冠軍。茜茜以隊長的身份出戰,打入12球,為巴西隊進軍1999年的世界杯賽立下了赫赫戰功。
茜茜最出色的表現是在1999年的美國世界杯賽上,巴西隊在開幕戰上和墨西哥隊相遇,結果以7比1狂勝墨隊,比賽中茜茜上演了帽子戲法。接下來,又是她的兩粒入球,2比0擊敗意大利隊;與德國隊對陣中,茜茜又有球進賬,3:3踢平對手,從而使巴西隊提前沖進四強。最富有戲劇性的是與尼日利亞進行的四分之一比賽,賽時過半,巴西隊3比0領先,但頑強的尼日利亞隊在終場前將比分3比3扳平。根據規則,加時賽采用“突然死亡法”——先進球一方獲勝。比賽進行到104分鐘時,尼隊犯規,茜茜主罰任意球,只見皮球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越過防守隊員人墻,飛進了球門網窩。剎那間,全場觀眾沸騰了,都為茜茜那記精彩的任意球歡呼叫好。
《紐約時報》記者朗曼評論本場比賽“是茜茜的比賽,雙方比賽如潮漲潮落,精彩迭起,扣人心弦”。茜茜自己也把此球稱為“金球”,表示“一生不會忘記這個特別的進球”。
的確,這不平凡的進球是女子足球歷史上加時賽的首粒“金球”。
1999年在美國舉行的世界杯上茜茜的表現令人難以忘懷,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
賽后,她入選16人的大來卡全明星隊陣容。
她與中國的孫雯共同榮獲最多進球獎——阿迪達斯金靴獎。
在評選最有價值的球員時,茜茜得票數位居第二,被授予銀球獎。
茜茜成功了。她為此激動不已,同時也為隊友們的表現而驕傲。她說:“我做的不錯,這不僅對我,而且對整個巴西女隊也是好事。我們要讓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女孩子踢足球這一事實”。
誰能想到,足球王國巴西的媒體竟沒有任何記者來美國采訪世界杯女足賽,他們只是打打電話,簡單了解一下巴西隊的成績而已——女子足球在巴西仍得不到重視。
繼續為榮譽而戰
次年,茜茜隨隊出征悉尼奧運會,又一次經受了考驗。巴西隊兩勝一負,最終排名第四。由于膝蓋和踝關節舊傷復發,茜茜沒有任何進球。但基于對世界女子足球運動的多年貢獻,她被美國女子足球職業聯盟的圣何塞俱樂部選中,參加2001年春季開始的美國全國女足職業聯賽。
“當知道我入選美國女足大聯盟的消息后,我流淚了。第一次從經紀人那里聽說美國可能要成立這個聯盟時,我就希望成為它的一分子,我總希望有機會同那些最出色的球員在美國同場競技,那里匯集了各國最優秀的隊員。”茜茜感慨萬分,“這就像一個夢,作為一名女足球員,能同時為大聯盟和巴西足球水平的提高做貢獻,我感到自豪。”
這位年近35歲的老將,依然留著她那“假小子”似的一頭短發,馳騁在足球賽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