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讀中學的女兒放學回來,問我:“媽咪,你知道什么是adolescence嗎?”別的英文我不敢說,醫學名詞可難不倒我,當下回答:“知道呀!中文叫青春期。”“今天我們在學校教到這個詞,老師說我們現在是adolescence,荷爾蒙開始變化,情緒不穩定,常會有一些怪異的行為,自己要多注意,父母更應該了解、諒解我們。”她說。“你們老師真的這么說?”
我有點驚訝老師最后的說法,女兒有點不好意思地笑笑:“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上去的啦!”
雖然是她自己加上去的,但她從此好似領了“造反有理”的尚方寶劍,不論做什么事,你不同意,她就祭出一句“adolescence!”
女兒進入青春期后,變得比較不聽話,沒有以前那么乖巧,但是現在似乎更加嚴重:房間里又臟又亂,幾乎無立足之地,要她清一清,她只聳聳肩,不在乎的說:“adolescent kids的房間都是這樣!”整晚上網聊天,你勸阻她,她盯著電腦屏幕,連頭都不回,只翻個白眼,不耐煩地說:“媽咪呀!adolescence誰不是霸著電腦,在網上聊整晚的?”你怪她態度差,話說沒禮貌,她會說:“對adolescence來說,這叫做‘酷’!”
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她的脾氣變壞了。常常多問兩句,她就不耐煩。有時,話說到一半,不順她意,她扭頭就走,甚至回到房間,把房門“啪”的一聲關上;有一回還大聲頂嘴,氣得她老爸差點給她一巴掌。而這種種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事后找她溝通,她都以“青春期”為理由,拒絕認錯道歉。
開頭我還想,她真的是青春期,荷爾蒙不平衡,行為多少有些乖戾,便盡量多加體諒,不去跟她計較。沒想到,事情愈演愈烈,她的行為后來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無法忍受的地步。我告訴自己是該采取行動的時候了。
這天,她在房間內,把熱門音樂放得震天價響,要她調小聲一點,她都不理,不然就又是那個“adolescence”!喊了幾次之后,我疾步走進她房間,二話不說,一把就將音樂給關了!我向來是很尊重孩子的,從未不經她的同意,關掉她正在看的電視或正在聽的音響,所以,女兒愣了,隨即大聲抗議:“媽咪!你怎么可以毫不尊重我,沒問一聲就徑自關掉我的音樂?”我學她平時的樣子,聳聳肩、翻個白眼,酷酷地說:“climacteric(更年期)!”她呆了一下,問:“那是什么?”我拿起她書桌上的筆,在紙上寫下這個英文字,說:“你自己去查!”便走出她房間。
過一會兒,女兒來到我房間,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媽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也有荷爾蒙的問題。”我心想:什么跟什么啊?想不到,她揚揚手中的醫學百科全書,說:“書上說,climacteric是中年婦女荷爾蒙開始減少,所產生的種種癥狀。會潮熱、焦慮、神經緊張、失眠等,還有人發生骨折、心臟病呢!好可怕!看起來是比adolescence嚴重多了!”說著,她走上來,抱著我說:“媽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這么難受,不但沒有多體貼你,對你好一點,還常借著adolescence為理由,對你那么兇。”
看著眼前這個高我一頭,但仍稚氣未脫的女兒,我親一下她愧疚的小臉,說:“葉葉,媽咪知道你們這些青春期的孩子有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困擾要處理。但這并不表示,你們有權利對周遭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任意發泄情緒,使他們受苦。就像如果媽咪以更年期為理由,對你隨意打罵,你能接受嗎?”她搖搖頭,說:“當然不能。可是,媽咪,有時我真覺得心里好煩躁,很不舒服,說起話來就會不耐煩、發兇!”
“我了解。”我說:“但是,心情不好,并不是態度惡劣的好理由。當你真的心里難過時,可以告訴媽咪,我會體諒,不去打擾你,讓你自己冷靜一下;或者,你愿意找我談談,把心緒理理,也可幫你平靜下來。無論如何,惡言惡語,絕對不是解決事情的好方法。”她笑笑,說:“我知道了,以后我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到底,如果我不要你以climacteric為理由,對我責罵、嘮叨,我就不應以adolescence為借口,對你無禮、忤逆,對吧?”
聽了她這可愛的論調,我忍不住笑了起來。說真的,當青春期碰到更年期這老前輩時,是該多加體貼、禮遇;就像更年期碰到青春期這尷尬晚生時,要多加諒解、愛護一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