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過去一年了,此次事件對美國和世界造成的影響眾說紛紜,研究美國領域的兩位青年學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場對話。
□各方在評估反恐戰爭對于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影響時,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大多數人認為反恐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強勢地位。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美國將面臨國際恐怖主義的巨大挑戰,而美國借反恐之機窮兵黷武,擴張過度,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最終會使美國因難以承受而出現衰落,其地位也會被新興的大國取而代之。
○事實上,美國的大國地位并不是在反恐中確立的,只是在9.11之后美國的這種能力充分顯示了出來。這可以從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與國際社會的協調能力看出來。今天,美國是惟一的超級大國;而經濟罕見的長期高速增長帶來國力的進一步上升,使之說話行事時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目前的布什政府秉承了共和黨政府的一貫特點,注重實力原則,在推進對外政策時顯得非常強悍,給人一種惟我獨尊、為所欲為的壞印象。
□美國的強勢地位得益于其強大的綜合國力。不過,在這場反恐戰爭中,美國正在試圖走一種邊際路線,在將反恐當做一種目的的同時,也當做一種謀求霸權的手段。也就是說,美國正在將反恐納入其全球戰略的軌道,力圖打著反恐的旗號消除異己,壓制對手,構筑一個美國主導下的國際新秩序。應當說,國際社會對美國反恐的合作從另一個層面映襯出美國的強勢地位。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種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大膽的前瞻。雖然在目前還看不到美國衰落的征兆,但美國被國際恐怖主義拖得筋疲力盡從此走向衰落不是沒有可能的。不過,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還會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安全觀:首要威脅是誰
○9.11事件使美國的安全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冷戰剛結束時,克林頓政府確定了安全戰略的三大目標:經濟、安全和人權。經濟被放在了第一位。但到了執政的后期,克林頓政府已經將安全的地位重新提升到了第一位。9.11事件的發生使得許多美國人親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美國本土受到襲擊的無情事實使得安全的核心地位最終得以確立。
□其實,冷戰結束后美國就開始逐步調整其安全戰略,只不過9.11事件強化了布什班子將安全擺在重中之重地位的傾向,加速了其調整的步伐。在未來一個時期內,美國所面臨的首要威脅是國際恐怖主義。美國在繼續保持海外前沿軍事力量存在的同時,更加注重本土安全防衛。不僅如此,9.11淡化了美國國內的分歧,加快了布什政府布置國家導彈防御體系的步伐。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美國將更加重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問題,在防擴散問題上會加大對相關國家的壓力。
○9.11之后,美國國防預算大幅提高,各種安全評估報告也紛紛出臺,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凸現。這其中,非傳統性的威脅更是受到了重視。當然,作為一屆共和黨政府,布什班子傳統的安全觀并沒有根本的改變,只是在重視傳統威脅的同時,更加重視非傳統的威脅,并將兩者的重要性并列。
戰略重點:是否已經東移
□關于美國全球戰略重點是否轉移的話題從一開始就存在頗多爭議。有人認為美國的對外安全戰略長期以來一直是歐亞并重,這一格局到今天也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而另一派則認為,近年來美國戰略重點正在東移,反恐戰爭的進行進一步加快了調整的步調。我個人認為,在海外軍事力量部署上,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在東移,加速向亞洲地區傾斜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歐洲地區依舊至關重要,但在美國看來,歐洲態勢相對平穩,同時又有北約的存在和美俄關系改善的現實,歐洲安全環境的可控性增強。相反,亞太和中東的不穩定則需更多的關注,美國在這些地區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各種利益與日俱增。具體到行動上,美國正在加強在亞洲地區軍事力量的存在,正在將更多的軍事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海灣地區,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潛在或現實的挑戰。
○的確,關于美國戰略重點在何處,各界存在較大分歧。不過,從布什政府班子核心成員的講話和去年9月下旬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來看,美國正在重新進行軍事力量的調配,對于亞洲的關注正在加大。美國對其命運攸關的戰略地區的排列順序是:歐洲、東亞和中東。9.11后美國顯著加大了對中東和南亞的關注力度,阿富汗戰爭、重新介入巴以沖突、準備對伊拉克動武以及在印巴之間居間調停,都是這方面的具體體現。
單邊主義:收斂了嗎
□布什政府對外政策中的單邊主義色彩非常濃厚。9.11之后,人們原以為布什會有所收斂,但現在看來并非如此。盡管大國合作有所加強,但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愈加突出。這主要表現在:布什以反恐劃線提出了“非友即敵”的標準。隨后又單方面提出國際恐怖組織的名單,并對相關國家施加壓力,要求采取打擊措施。今年1月,布什在“國情咨文”中將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定為“邪惡軸心”國家。此后,布什政府又將利比亞、敘利亞、古巴和蘇丹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強力推進國家導彈防御計劃。不僅如此,在“失敗國家論”、“新帝國主義論”等各色論調紛紛出臺的背景下,布什政府新近又拋出“先發制人”說。對此,世人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布什政府上臺以來一直就是單邊主義,只是9.11后迫于反恐需要做出了一些調整。比如,在對待多邊國際機構的態度、大幅增加對外援助等問題上,美國有了一些積極的轉變。我們必須看到,這種調整只是策略上的調整,單邊主義在一些方面是有所收斂,但在另一些方面則變得更加突出。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美國的實力無人能及,這是其為所欲為的根本條件。其次,在遭受恐怖襲擊之后,美國悲情訴求,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對其反恐的廣泛支持。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單方面采取行動,依舊獲得其他國家的合作,沒有遇到明顯的外部阻力。第三,阿富汗戰爭的勝利,增添了美國國內一些人的底氣,他們更加為所欲為,自行其是。
經濟:受到的打擊有多重
□9.11事件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各方在這一點上沒有太大的分歧。但是,在如何評估其對于美國經濟的影響問題上,則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觀點。當時,一種觀點認為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極為嚴重的沖擊,美國經濟會進一步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9.11美國經濟在去年年底就可能出現復蘇。另一派則認為直接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但對于美國經濟的整體運行并沒有太大的沖擊,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周期性衰退的影響。
○考慮這一問題時,除了9.11事件的負面因素外,還需要考慮美國經濟周期的影響和安然等大公司丑聞的沖擊因素。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航空、保險、旅游和金融業的沖擊以及人們對于安全的憂慮,使得許多人對美國經濟的預期更為糟糕,投資信心大幅下降。二是反恐戰爭的進行,使美國國防安全開支陡增。而此前,布什政府已經開始實施大規模減稅計劃。一方面是增加開支,另一方面是減稅,這就有可能再次出現財政赤字,使得經濟的基本面惡化。也正因為如此,有美國人甚至說,今年秋季國會中期選舉中,經濟政策問題將取代反恐問題成為選民最為關心的問題。
□如果從過去的經驗看,假設沒有發生9.11事件,美國經濟可能已經開始復蘇。盡管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但第二節的增長還是比較疲軟。當然,有人認為戰爭可以刺激經濟。不過,目前的戰爭規模似乎還難以帶動整個美國經濟的復蘇。相反,美國經濟有可能再次出現雙谷底,也就是繼去年第二三季度出現負增長后,今年第三季度再次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