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再度訪俄,神秘
8月20日至24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對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了訪問,并于23日在海參崴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這是金正日作為朝鮮最高領導人第二次訪問俄羅斯。金此次訪俄的主要目的是重溫兩國傳統友誼、開拓雙方合作的新領域,特別是在經貿領域。但友誼掩蓋不了現實:俄羅斯已經不再是當年曾對朝鮮慷慨解囊的前蘇聯。如何從友好關系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已經成為兩國關系的新基礎。拉近與俄羅斯的關系,有利于朝鮮尋求擺脫美國和日本所施加的政治和安全壓力,增加恢復朝美會談的談判籌碼,在外交上也是打擊美國所謂“邪惡軸心說”的重要武器。俄羅斯也借機向世人表明,俄并未因美國將朝鮮列入“邪惡軸心”而不同平壤發展合作關系,再一次顯示了俄在外交上的獨立性。當然,俄朝接近,美國肯定不安。然而,普京同金正日的會晤不僅鞏固了雙邊關系,而且有利于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

美為“東突”定性,好事
26日,正在訪華的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宣布,美國在經過仔細調查之后,斷定“東突伊斯蘭運動”是一個恐怖組織。稍后美國務院發言人理查德·鮑徹也證實,華盛頓已經決定凍結“東突伊斯蘭運動”分裂組織的資產。美國承認“東突伊斯蘭運動”是恐怖主義組織,這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的得分,也表明中美在反恐方面的合作又邁出重要一步。其實,在中方列舉的大量事實和數據面前,美方對“東突”組織是一個什么樣組織是“瞎子吃湯圓,心中有數”的,但美在此時承認“東突”為恐怖組織,跟布什目前急于向各國推銷的“倒薩行動”不無關系。美國將“倒薩行動”作為其第二階段反恐戰爭的重點,其理由就是薩達姆政府是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如果此時仍在對恐怖組織的定性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美必將招致更大的反對聲。因此,美為“東突”定性一方面是為了加強與中國在反恐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為美對伊動武爭取國際支持。

日承認發動細菌戰,本該如此
27日,日本政府所在的東京地方法院就中國受害者提出的“侵華日軍細菌戰訴訟案”做出一審判決,以“國家的責任而造成的所有損害都不負賠償責任”、“違法行為超過20年的訴訟年限”等為由駁回了原告方提出的18億日元的賠償要求。但判決也有“閃光之處”:該法院在判決中首次承認了侵華日軍731部隊在中國曾實施過細菌戰的事實!這是一個令人遺憾卻也令人激動的消息。這一判決,給真相本身留下印記,給維護人類尊嚴的歷史留下記錄,也使日本某些人對侵略事實的抵賴變得虛弱和不值一駁。同時,這一判決也為正義的人們對抗日本某些人一貫地掩蓋歷史真相的做派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訴訟把侵略真相固定為無可抵賴和掩蓋的法律事實。

格俄再起風波,咋辦
23日,格魯吉亞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格邊境地區的兩個村莊和潘基西山谷無人地帶遭到空襲,造成三名當地平民死亡,另有七人受傷。格輿論一致認定此事乃俄羅斯所為。格議會甚至通過決議,要求中斷同俄的外交關系并威脅退出獨聯體。然而,俄羅斯堅決否認同所謂的“轟炸事件”有任何聯系。其實,俄格這對冤家的矛盾由來已久,車臣問題則是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對立。自上個月以來,車臣非法武裝更加頻繁地從格境內的潘基西山谷向俄境內滲透。然而,俄羅斯目前難以得到格的支持,這固然是因為俄格兩國之間存在著過多的宿怨,但也與9.11以后格與美國等西方大國關系不斷親密不無關系。其實,俄擔心是有道理的。19日,俄一架軍用直升機在車臣境內被叛軍擊落,造成114人喪生。31日,又一架俄戰斗直升機在車臣境內被導彈擊落。看來,俄解決車臣問題任重道遠。
俄要聽美國,憑哈!
17日,伊拉克駐俄羅斯大使哈拉夫向外界透露:俄伊即將于9月初簽訂一份內容涵蓋石油、能源、電子、道路建設等領域的“世紀合同”。這一消息后來得到俄政府與外交部證實。在美國四處為對伊動武尋求國際支持之際,俄伊此舉意義非同尋常。從中也可清楚地看出俄總統普京推行的一切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外交新戰略。盡管普京上臺以來,在導彈防御、《反導條約》等問題上向美國作出了一定讓步,但普京此舉無疑是向世人表明,俄在關系到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決不會盲目跟著美國走,而是有自己的選擇。自然,伊拉克也想將這份合同當作“救命草”來制止美國對伊動武。
我出臺導彈管制條例,負責任
22日,中國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導彈及相關物項和技術出口管制條例》及《管制清單》,這是中國政府為貫徹本國的導彈防擴散政策、進一步加強導彈及相關物項和技術出口控制、推進出口管理法制化的一項重大舉措。多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在導彈及相關技術的出口問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此次《條例》的頒布清楚地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是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大國,將認真履行自己的軍控和防擴散義務,這對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具有很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