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口的活力因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持續零或負增長受到挑戰;而美國出現了令人詫異的人口年輕化趨勢。
根據人口發展的一般規律,歐美地區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相對地球的其他角落而言,進入了“人口冬天”——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人口縮減,甚至出現了年輕勞動力短缺的“青年赤字”現象,而這危及了國家的社會活力和發展潛力。在發達國家,65歲以上的老人從1950年占總人口的7.9%增長到了現在的13.5%,到2050年時很可能會達到25%,在生育率相對較低的國家,特別是歐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亞,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在未來30年內將會翻一番。
然而,在這一總體現象背后,我們卻不難發現歐洲和美國的人口發展呈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勢。簡單地說,歐洲人口的活力因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零或負增長持續受到挑戰,而美國出現了令人詫異的人口年輕化趨勢。
歐洲:“移民”能減緩衰老嗎?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擔任法國總理的希拉克就曾經感嘆:從人口學角度說,歐洲正在消失。這樣的擔心似乎正在逐步變成事實。就法國來說,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本土人口比例已經從1990年的19.9%上升到21.3%,而20歲以下的人口則從26.5%下降到24.6%。放眼看歐洲的話,歐洲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全歐洲人口的比例為21.4%,而20歲以下人口的比例為23.1%。全歐洲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是意大利,老年人口占23.5%,年輕人全國人口的20%。2000年到2025年,歐盟國家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增加3700萬人,屆時歐洲人口近三分之一將處在退休年齡。歐洲目前的勞動人口和65歲以上退休人口的比率為5:1,但預計2050年時這個比率會成為2:1。
歐洲人口的萎縮和老化現象已引起人們普遍的擔憂。在出生率短期內不可能迅速提高的情況下,吸納移民似乎成為緩解老化危機的良藥。2002年3月,聯合國人口部曾發表報告《移民填補:人口下降和老化的解決方法》,警告歐洲在未來50年內可能有必要接受大量的移民,以保持其人口規模和勞動力水平。2000年11月,在歐盟十五國經濟和財政部長舉行的會議上也討論了歐盟成員國人口日益老齡化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后果,認為必須對歐盟各國的退休制度進行深入改革。如果生育率持續低迷和缺乏足夠的移民補充,歐洲人口就將日益減少和老化。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
然而,在歐洲內部,人們對歐洲人口態勢上的認識并沒有達成一致。丹麥現有550萬人口,外來移民占7%。在歷史上,丹麥一直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移民到丹麥的外國人急劇增加,少數民族問題開始進入丹麥的政治生活。外來移民帶來了文化上的差異,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丹麥人開始憂心忡忡。在多數丹麥人看來,不關緊移民的閘門,丹麥的福利制度將難以為繼,丹麥的傳統生活方式甚至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雖然歐洲的年輕化需要移民,但由于外來移民會帶來教育、就業、醫療保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政府對移民的態度仍很慎重,當地百姓對這些外來客也懷有抵觸情緒。歐盟不久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歐洲人近年來對外來移民越來越反感,持不歡迎態度的人在2000年占歐盟總人數的38%,而1999年和1992年分別為26%和15%。
不能否認,極右勢力的反移民主張在西歐社會有一定市場。當地媒體的夸張宣傳也讓老百姓將失業和治安問題的罪責歸咎到移民身上。有專家擔心,外籍移民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歐洲新的社會危機,并將直接影響歐洲國家的對外整體形象。
西方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將迫使西方各國對發展中國家制定更加寬松的移民法和提供更加自由的勞務貿易環境。從表面看,目前歐洲似乎并未因為人口的萎縮而影響經濟的活力,但如果不保持人口的活力,歐洲的繁榮將會是曇花一現。除了吸收移民的做法,提升出生率被看做是常規的選擇。一些國家政治家希望通過傳媒等手段來鼓勵國民生育更多孩子,以促進社會發展。
美國:移民國家活力不衰
與“垂垂老矣”的歐洲相比,美國卻呈現出了人口“年輕化”或者說人口老齡化有所緩解的趨勢。2000年美國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美國人口在過去10年里增加了13.2%。截至2000年4月1日,美國總人口達到2.8億,而在1990年4月1日,美國總人口為2.4億。據稱,這10年是美國歷史上人口凈增最多的時期,比被稱為“二戰后生育高峰”的20世紀50年代所增加的人口還多470萬人。
除了凈增人口數量大之外,增長范圍廣是另一個特點。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各州的人口都有增長,不少州的人口增長率都是創記錄的,這種現象在20世紀是前所未有的。
最近10年間美國人口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人口自然死亡率降低,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外來移民數量大增,以及人口統計的精確度上升。美國的出生率現在有所回升,因為年齡在28歲~35歲的人--美國人口的最大組成部分--開始要孩子了。此外,美國從國外遷入的人口比例和規模在大的趨勢上是不斷上升和擴大的過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進入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外來人口數量有較大增長,1985年~1990年遷入506萬, 1990~1995年遷入501萬。
去年,美國雖然遭遇了9.11事件的打擊,但美國的人才儲備和教育發展卻是有目共睹的。具備豐富知識的高智商勞動者成為美國持續發展最強有力的保障。最重要的是,從長遠看,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將繼續保持文化多樣性所帶來的活力,外來移民的增多體現了美國文化的寬容。美國官方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美國最富有、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是非美國本土出生的亞洲裔人士。造成這種懸殊差距的原因,是出生于亞洲的外國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高。亞洲移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離開故土的距離越遠,他們本身的素質就越高。
與10年前相比,居住在美國的外籍人士的數量增加了33%,而與20世紀70年代相比則增長了168%。在美外籍人士迅速增加的原因,是由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為赴美短期工作的外籍人士“大開綠燈”,大量發放臨時簽證。特別是隨著高新技術產業一日千里地迅速發展,美國高科技企業對外籍人士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此,美國國會已表決通過議案,繼續為掌握高新技術的外籍人士進入美國大開方便之門,以解決困擾眾多高科技企業的人才不足的難題。
美國在域外人士的眼里依舊是一片樂土,她的強盛仍然不容置疑。英國《經濟學家》稱,由于高生育率和大規模的移民,美國的人口在強勁增長,2050年可能達到5.5億。美國人口的年輕化雖然增加了教育開支,卻減少了養老金和老年衛生保健的開支,這預示著一個更強大的美國將繼續推動一個“一極”和“多極”并行的世界格局的發展。單從美歐不同的人口態勢來看,大國衰落論的斷言也許為時過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