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直是世界上內部沖突最為頻仍和劇烈的大陸。在國際社會、非洲國家以及有關沖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沖突形勢繼續緩和,尤其是一些熱點沖突國家的形勢出現了令人欣喜的重大突破。
剛果(金):剛果(金)的沖突曾被人稱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約瑟夫·卡比拉在其父遇刺后執掌政權以來,在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的支持下,重新啟動了一度擱淺的盧薩卡和平協議。7月底,小卡比拉與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簽署和平協議,表明剛果(金)與盧旺達兩國希望盡快實現和解的政治意愿,為持久解決非洲最復雜的沖突鋪平了道路。
安哥拉:安哥拉的內戰是非洲持續時間最長的沖突之一。2月22日,安哥拉政府軍在戰斗中擊斃了安盟領導人薩文比,清除了結束內戰、實現和平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安哥拉政府和安盟武裝于3月30日簽署了一項執行《盧薩卡和平協議》和停止敵對行動的諒解備忘錄,并于4月4日在首都羅安達正式簽署了停火協議,同時宣布結束內戰。8月2日,安哥拉首都羅安達舉行儀式,33名原安盟武裝的將軍宣布正式加入安哥拉武裝部隊和警察。安盟臨時領導人加托在儀式上發表講話宣布安盟已徹底非軍事化。曠日持久的安哥拉內戰終于成為歷史。
塞拉利昂:1月18日,塞拉利昂政府和原反政府武裝“革命聯合陣線”領導人正式宣布:塞國內長達十年的內戰正式結束。今年5月1 4日至19日,塞拉利昂風平浪靜地舉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現任總統卡巴以70.3%的高票獲得連任。此次大選順利舉行對塞拉利昂和平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蘇丹:多年來,蘇丹政府和以加朗集團為首的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軍一直在南方實行民族自決、確定宗教和國家關系及維護國家統一等重要問題立場嚴重對立,致使多輪和談流產。7月21日,在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及美國、西歐和阿拉伯國家的共同斡旋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蘇丹政府和以加朗集團簽署和平協議。雙方一致同意,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在南方實行民族自決,確定宗教和國家的關系,維護國家統一。這一協議的達成標志著蘇丹和平談判出現重要轉機,為結束長達19年的內戰、實現和平、統一與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