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篇
問:我國哪些地區出產杏子?
答:杏,原產我國,栽培歷史至少有3000年。公元前685年問世的《管子》一書中就記載說:“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稍后的《山海經》也有“靈山之下,其木多杏”的記述。《禮記》中所列可供食用的14種果品,其中就有杏。
杏,通常分為食用杏、仁用杏、觀賞杏三大類。我國約有1500多個品種,其中作為水果的食用杏品種達數百種。杏是薔薇科李屬梅亞屬落葉喬木。在我國分布范圍大體以秦嶺、淮河為界,西北、華地和東北各省到處可見,而長江流域較少見。其中以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遼寧等省區所產最多。
問:民諺“端午吃個杏,到老沒有病”是否有道理?
答:據測定,每百克新鮮杏果肉含蛋白質1.2克,碳水化合物11.1克,鈣26毫克,磷24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7毫克,胡蘿卜素1.79毫克(為柑桔的11倍,蘋果的22倍、鴨犁的(79倍)。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尤其是維生素B17。杏子味美甘甜,營養豐富,故民間有“端午吃個杏,到老沒有病”的諺語。話雖夸張,但杏的營養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杏的食用方法很多,除鮮食外,還可以制成杏脯、杏干、果醬、果酒、果醋、果汁、杏果茶等。
應用篇
據研究發現,杏中的維生素A、維生素C、兒茶酚、黃酮類物質等,對人體都具有各種直接或間接的防癌作用;所含的維生素B17能增強人體白細胞吞噬機能,從而達到消滅癌細胞的目的。它與其他抗癌藥物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并不損傷正常的細胞。美國科研機構曾用維生素B17,對250名癌癥病人進行治療,最后竟有248人獲愈的奇效。為此,醫學家們以為,如果能經常適量吃點杏、杏干或杏仁,對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以及對防癌保健是十分有益的。
杏為鮮果具有生津止渴、潤燥補肺的功效。我國民間杏子的良療驗方不少,現介紹幾則,供讀者試用。
1、鮮果2-3只,早晚各吃1次。功能生津止渴。適用于咽干煩渴。
2、杏肉200克,芝麻100克(炒熟),共搗爛,每次30克,開水沖服,每日2次。功能止咳潤腸。適用于肺燥干咳、大便秘結。
3、杏子10只洗凈放鋁鍋內煮爛去核、皮。粳米100克淘洗干凈,放鍋內,加適量水,煮至將成粥,加入杏肉、冰糖同煮成粥。功能潤肺、生津、止渴。適用于熱病后津傷口渴、干咳無痰等癥。
4、杏子50克,豬肺250克(洗凈切碎),加適量清水煮湯,待熟時加少許鹽,飲湯食杏,1天服完,連服5天。功能潤燥補肺。適用于肺燥咳嗽、大便干結。
5、半熟杏子1000克,剝取果肉搗爛榨汁,于砂鍋內熬成膏,即為青杏膏。每日2次,每次1匙。功能潤肺止咳。適用于肺結核潮熱、咳嗽。
訣竅篇
1、鮮杏品質以果個大、色澤美、味甜汁多、核小、有香味、無病蟲害者為佳。選購時,一般以皮色黃里泛紅,肉質開始柔軟,有一定的汁液和甜度,并易離核者為宜。過生的果實酸味重,甜味不足;過熟者肉質酥軟,缺乏水分。
2杏性熱,易致熱生瘡,故不能過量食用。素有內熱者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