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某是一小型企業的職工,因企業效益不好,于兩年前下崗。由于丁某身體多病,無力另謀職業,生活極為困難。丁某一直獨身,其唯一的親人是與他相差10歲的弟弟。由于父母早亡,丁某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將弟弟撫養成人,并資助弟弟上大學。大學畢業后,弟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并成了家,但就是在弟弟成家以后,兄弟倆關系開始惡化,近年已很少往來。丁某如今生活走入困境,不得已找到弟弟,要求他提供扶養費,誰知竟遭到弟弟拒絕。一氣之下,丁某起訴到法院,要求弟弟承擔扶養自己的義務。
本案中,丁某的弟弟拒絕扶養自己生活陷于困境的哥哥,顯然不合情理,但在法律上,丁某的要求有沒有根據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國《婚姻法》第29條規定:“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于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條件下,弟、妹也有扶養兄、姐的義務,這些條件是:1、弟、妹由兄、姐扶養長大;2、弟、妹有負擔能力;3、兄、姐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需要扶養。本案中,首先,丁某的弟弟由丁某扶養成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這一點連他弟弟也不否認;其次,丁某身體有病,又偏逢下崗,的確缺乏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另外,經法庭調查,丁某的弟弟收入豐厚,完全有能力扶養哥哥。也就是說,本案完全符合上述的三個條件。
最后,法院判決丁某的弟弟承擔扶養哥哥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