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曾于99年6月借給曹某4萬元,由于雙方都很熟,何某就沒有要求曹某打借條,只是口頭約定曹某1年后還錢。后來,曹某經營狀況惡化,開始對其他債權人賴賬。何某知道后非常不安,后悔當初沒讓曹某打借條。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何某給曹某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首先對曹某的經營不利表示同情,接著談到了曹某的4萬元借款問題,主動提出曹某可以推遲半年還款,即2000年12月還款,問曹某是否同意,還要不要再延長期限。曹某收信后自然很感動,很快回信,對何某主動將還款日期推遲表示感謝。
2000年12月借款到期后,曹某沒有還款。2001年1月,當何某找到曹某要求其還款時,他的擔憂變成了現實,曹某否認曾向何某借款。4月,何某起訴到法院,要求曹某還款。在法院審理過程中,曹某以為何某無證據,繼續賴賬。這時何某拿出了曹某的回信,曹某沒想到何某有這一招,只得承認了向何某借款4萬元的事實。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此案中,何某和曹某間實際上存在一個借款合同,由于這個合同是口頭合同,對債權人何某而言就存在風險,一旦曹某賴賬不承認,又無其他旁證的情況下,何某將面臨無法舉證的困境,其債權將難以實現。好在何某還比較聰明,以同情書的方式換來了書面證據,最終成了贏家。
此案還給我們一個警示:為保證交易安全,對于不能即時清結或者即使能即時清結但標的較大的合同,最好采取書面形式。書面合同雖不及口頭合同簡便、直接,但它能使合同內容有據可查,一旦發生糾紛時,便于取證和分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