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陰個霾四合的初夏之夜。停泊在寧波櫟社機場停機坪上的兩架“馬丁”BV—10B型轟炸機驟然發動,滑入跑道,瞬間便昂首騰空,裹挾著霹靂般的轟鳴,直插東北天宇。此刻的時針,指向1938年5月19日的23時48分。
駕駛這兩架轟炸機的,分別是中國空軍第14飛行隊隊長徐煥升和第19隊副隊長佟彥博。當天15時23分,他們由漢口機場起飛,2小時后抵達寧波待命。眼下,正奉命夜航啟程,去執行一項越海空襲日本本土的特殊任務。這是中國空軍有史以來第一次跨境“遠征”。
自抗日戰爭爆發后,兇殘嗜殺的日寇頻頻派出飛機,對中國大陸實施極端野蠻的狂轟濫炸。中國空軍盡管裝備處于劣勢,照樣同仇敵愾,奮起還擊,連連重創侵略者。在1937年B月的首輪中日空戰中,英勇的中國空軍即于杭州、嘉興、曹娥、南京、句容、揚州等地,擊落日機共46架;在1938年2月和4月的兩次武漢空戰中,又先后擊落日機33架,飛行員陳懷民以負傷的戰鷹猛撞日機,與敵人在藍天同歸于盡。中華民族這種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凜然氣概,令日本侵略者膽戰心驚。為了繼續打擊敵人的兇惡氣焰,也鑒于“與我素無仇恨之日本人民,凌受其軍閥壓迫蒙蔽,不知作戰目的何在徒付無謂犧牲,不能不予以喚醒”,中國最高當局遂決定遣機越海,遠飛日本本土散發傳單,進行一次宣傳性示威性的空襲。
漢口《大公報》記者對中國空軍的這次特殊“遠征”,做了頗為詳盡的追溯報道——
當兩駕轟炸機“冉冉離開祖國,騰飛于重洋之上”時,“海嘯機吼,眾志一心”。未幾,“午夜既過,星光初朗,月色慢自云隙中閃出,我各愛國將士見光明天賜,愈加奮發?!敝?0日凌晨2時45分許,機組飛臨日本九州島沿海。“我機突低飛海面,略事偵察。是際,數艘敵艦似有所覺,慌亂以探照燈照射。我機輕移翼身,猶如蜻蜓蜿蜒,閃逝云端,于敵艇迷離不清半信半疑中”,已直飛抵長崎上空。徐煥升隊長率先環旋一周,偵明情勢,然后指揮調整編隊,魚貫低飛;機上那些憋足了勁的空投手,紛紛“乘著地面街燈明晰,以最迅速的動作,向通衢小巷遍撒傳單”;隨即,兩機爬升,“復排成一線,穿入云霄”。再回顧時,但見長崎“全市燈火忽熄,探照燈濫向四方發射”,而矯健的中國銀燕則已然奮翼西去,朝著九卅島北部的佐賀、福崗、久留米等城訂丁挺進了。這些地方彼時“亦燈光閃爍,一切皆在沉寂狀態”。我機仍“乘敵方不備之隙,低散傳單,小冊紛紛,降如瑞雪,剎那間,各城市街衢俱為之籠罩?!睋f,此次空襲前后散發的傳單總數不下數百萬份。傳單上,鮮明地印寫著中國軍民對日本強盜的嚴正警告:“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一變而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
當“晨光略現熹微”,機組順利完成了空襲使命,他們在九州島上空“再作盤旋后,便開始向祖國海岸飛返”。途中,雖迭遇日軍巡邏艦船的高炮射擊,“我將士毫無懼色,滿懷興奮,堂皇而過”,兩機人員“彼此揮巾引吭,互相敬禮致賀”;“稍頃,煦暖陽光,陡起海面,怒吼波濤,轉掀細浪”,仿佛在為凱旋的中國健兒們送行。上午9時24分,徐煥升隊長駕駛的戰鷹在南昌機場穩穩降落,佟彥博一機也安全著陸于玉山。11時13分,兩機又聯袂返抵漢口。一時間,停機坪前中外歡迎人士云集,“軍樂齊作,掌聲震天,攝影者爭前奪后,盛況之熱烈,實謂前所未有?!?/p>
中國空軍這次宣傳性示威性的“紙片轟炸”,的確大長了全國軍民的抗日志氣,它成為日本開國以來被他國飛機襲擾本土的首次紀錄,給了驕橫的侵略者一個沉重的當頭棒喝。中共中央為此特意向跨海“遠征”的全體空中英雄寄贈一面錦旗,旗心上書八個金光熠熠的大字:“德威并用,智勇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