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篇
問:香椿為什么被譽為“樹上佳蔬”?
答:香椿為楝科植物香椿樹上的嫩芽和嫩葉,又稱“香椿頭”、“香椿芽”、“椿芽”。椿樹有長壽樹的美譽,莊子曾在《逍遙游》中夸張地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我國是香椿的故鄉,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地區廣泛,北至遼寧,南至兩廣。其中,以山東、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為主要產地,廣西、四川、湖南等地栽培也多,是一種樹上佳蔬。中國是世界上惟一用香椿作蔬菜用的國家。種植的品種有兩個類型:一是紫香椿,幼芽絳紅色,富光澤,香味濃,油脂含量高;二是綠香椿,幼芽綠色,香味較淡、油脂較少。
問:“春天多食香椿,入夏不生瘡痛”的民間俗語,是否有科學根據?
答:遠在唐朝,香椿頭就已被列為貢品。香椿頭之所以有一種誘人的香味,原因是椿樹芽葉中含有甾醇和芽香有機物。據測定,每百克香椿頭含蛋白質9.8克、鈣143毫克、維生素C120毫克左右。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
祖國醫學認為,香椿頭味苦性溫,具有清熱解毒、澀腸止血、健胃理氣、固精壯陽等功效。據《本草綱目》及《食療本草》記載:“人心、肝、脾三經,能除熱、燥濕,主治煩勞、夢遺、淋濁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香椿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肺炎球菌等功能。
應用篇
每到春季,人們把鮮嫩的椿芽采下,可制一些時令菜。香椿可炒食、涼拌、油炸、干制、腌漬。現介紹幾種香椿菜肴的烹制方法,供讀者一試。
1.熗香椿:將嫩香椿250克去老梗洗凈,下沸水鍋焯透,撈出洗凈,瀝水切碎,放盤內,加入精鹽、淋上麻油,拌勻即成。功效潤膚、明目。
2.香椿拌豆腐:將豆腐500克切成大塊放鍋中,加清水煮沸后撈出瀝水,切成小丁裝盤中。將嫩香椿50克洗凈,放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切成碎末,放人碗內,加鹽、味精、麻油,拌勻后澆灑在豆腐上,吃時用筷子拌勻。功效潤膚、益氣、和中。
3.香椿竹筍:將鮮凈竹筍200克,切成劈柴塊備用;將嫩香椿500克洗凈,切成細末,并用精鹽略腌一下,去掉水分備用。炒鍋燒熱放油,先將竹筍略加煸炒,再放香椿末、精鹽、鮮湯,用旺火收汁,點味精調味,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起鍋裝盤。功效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4.香椿炒雞蛋:將嫩香椿250克洗凈,下沸水鍋焯一下,撈出瀝水、切碎待用;將雞蛋5只磕入碗內攪勻待用。油鍋燒熱,倒入雞蛋炒至成塊,投入香椿炒勻,加適量精鹽,炒至雞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鍋。功效滋陰潤燥、澤膚健美。
5.煎香椿餅:將事先腌制過的香椿頭250克切成小段待用;將面粉500克用水調成糊,再加入雞蛋3只、蔥花適量、香椿攪拌均勻。平底鍋放油燒熱,舀入一大湯匙面糊攤薄,待一面煎黃后翻煎另一面,兩面煎黃即可出鍋。功效清熱解毒、延緩衰老。
6.炸香椿魚:將鮮嫩香椿250克洗凈,再一根根地蘸上雞蛋與面粉調和成的面糊,放入油鍋內炸成外皮呈金黃、椿芽依然翠綠可鑒,香脆可口。如果以花椒鹽蘸而食之,更是異香滿口。功效開胃生津、健胃理氣。
訣竅篇
1、椿樹為落葉喬木。每年清明前后萌芽,嫩芽生長很快,在谷雨前3-4天,當椿芽長到10厘米時就應及時采下,過時質老味差。一般在谷雨后10天,椿芽已長到27厘米以上,便不能采摘食用了。因此,在谷雨前只有10天左右的采摘時間,前3—4天采摘的椿芽,肥短嫩綠,品質最佳;中間3—4天采摘的椿芽,質量略次;后期3—4天采摘者質最差。
2、因香椿性溫,陰虛火旺者應慎食。民間視香椿為“發物”,多吃動風,發宿疾,故宜適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