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8日的美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檔解析人體“瀕死體驗”的特別節目,在美國觀眾中引起了巨大爭議。首先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是一名叫做萊斯莉的年輕女孩。幾個月前,一輛大卡車攔腰撞上了萊斯莉駕駛的小汽車,使她的胸腔受到重創,8根肋骨骨折,心臟停止跳動達3分鐘。她蘇醒過來之后,回憶那一刻仿佛看到了死神在向自己微笑。
“接下來的體驗就是我躺在車外的地面上,當時有一種靈魂出竅的感覺。‘我’已經不屬于我自己,而是游離于我的肉體之外。‘我’從8英尺的高空俯視,幾名男子正在全力搶救著一名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可憐女孩。”
研究家的研究
據報道,約700萬人聲稱自己有過與萊斯莉同樣的“瀕死體驗”。近期的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在經過詳細論證后認為,盡管這些“瀕死體驗”聽上去的確有些玄乎,可從科學上講完全真實可信。
《柳葉刀》中所報道的研究涉及344名荷蘭患者,他們是從荷蘭10家醫院里挑選出來的剛剛擺脫了“臨床死亡”狀態的患者。所謂“臨床死亡”狀態是指患者由于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的持續性無意識狀態。《柳葉刀》所進行的這項調查中的所有數據沒有一個是從以往研究資料中引用過來的“二手貨”,都是從那些“已經死過一回”的患者身上采集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表明,18%的調查對象稱自己可以部分回憶起在經歷“臨床死亡”時的狀態;8-12%的人可以活靈活現地回憶起當時“與死亡親密接觸”的情形,如看見隧道盡頭的光亮,與已經亡故的親友對話等。
美國廣播公司的醫學編輯梯姆·約翰遜博士說,研究人員在那些病人剛剛脫離死亡線不久就對其進行了調查,因而這樣的研究有說服力。然而,有人會說這不過是個人的心理作用在作祟,對此,科學界還無法作出證實。
大腦死后意識仍存
荷蘭Rijnstate醫院的首席研究員比姆·勞梅爾認為,人的意識不能簡單地還原為細胞和分子。即便大腦已經探不出腦電波了,意識也依然存在。換句話說,即使身體已經沒有知覺了,人也依然可以意識到周圍發生的一切。他說:“這就好比一個電視節目,你打開電視后,也許并不能找到這個節目,可這節目依然存在。當你關閉電視后,電視節目也依然存在,只不過你看不到它而已。同樣道理,‘關閉’大腦后,你的意識依然存在,只是你不再能感覺到它存在于你的體內。”
許多人都描繪自己遠距離注視自己的身體,就像觀看一部電影,另一些人則感覺自己的肉體正奔向一片燦爛的光明。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體驗:看見一條深不可測的隧道將之引向永恒的生命。
心理學家蘇珊·布萊克摩爾教授說:“從科學上講,人體在瀕死的一剎那,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它可以有效鎮痛。當人體處于極端緊張狀態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大量的內啡肽,使人產生一種置身于夢境一般的欣快感。”
從科學家到精神醫師
細胞生物學家霍克斯博士,幾年前一場意外永遠地改變了她的生活。那天,一塊墜落的玻璃把她砸成了腦震蕩,從此她對科學的看法便發生了改變。
“我覺得我的一部分——精神或者靈魂——脫離了我的身體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那是一個寧靜詳和、溫馨美好的世外桃源。連我自己也覺得奇怪,按理說像我這樣長年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是不應當相信這種感覺的。”
現在,霍克斯改行成了一名精神治療醫師,她相信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死亡,有的只是從一種物質的狀態轉換到了一種精神的狀態。
荷蘭的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那些曾在死亡線上“瀟灑走一回”的調查對象在“經歷死亡”之后個性往往發生了重大改變——他們對死亡似乎已經無所畏懼,對他人卻更具同情和關愛之心。
是什么改變了他們?“瀕死體驗”究竟是一種心理作用還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管怎么樣,想要徹底解析人體“瀕死體驗”還為時尚早。對于古希臘奧林匹亞山廟上鐫刻的那句至理名言——認識你自己——人們仍需不停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