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之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十分盛行,其賭博形式有六博、握槊、雙陸、樗蒲、圍棋、投壺、彈棋、攤戲、意錢、射箭、象戲、斗草、斗雞、斗鴨、斗鵝、斗鑿等,可謂五花八門。既有前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門類,又有當時創造出來的新鮮花樣。賭博之風愈演愈烈,嚴重損害了世風的純樸,不少有識之士對之深惡痛絕。
魏晉名士是賭博的積極參與者。三國時的王粲是著名圍棋高手,一次,他看人下棋,不料棋盤被人碰了一下,整盤棋被破壞,王粲憑記憶將棋子復原。下棋的人不相信王粲所恢復的棋盤,便用一塊布將全局蓋住,讓他用另外的棋再擺出來。結果,人們發現二者沒有一子之誤。
西晉大名士王衍與彭城司馬權賭射,贏了司馬權一頭善跑的牛。司馬權很舍不得,便對王衍說:“如果你把它作為坐騎,我無話可說;如果你想吃牛肉,我可以拿20頭驃肥體壯的牛來換它,既不影響你的口腹之欲,又保留了我的心愛之物。”但王衍毫不理會司馬權的請求,還是把這頭牛宰殺吃了。
“書圣”王羲之一家從主子到門生都精于賭博,其子王獻之幾歲就精通樗蒲,一次看人賭博,斷定“南邊必敗”,結果果然如此。他自詡樗蒲技藝高明,不在當時的高手名士荀奉倩、劉真長之下。
東晉溫嶠還沒有做高官時,經常與揚州、準中一帶的商人賭博,但根本不是商人的對手。有一次他輸得很慘,欠了一身債,無法回家。他和庾亮是好朋友,便在船上大聲呼喊庾亮:“快拿錢來贖我!”庾亮趕快把錢送過去,他才得以回家,像這樣的情形還不止一次。桓溫從小迷戀賭博而不能自拔,由于賭術不精,常常輸得精光不說,還欠人家一大筆債。一次,他欠人家賭債數目很大,債主多次催他還錢。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求救于當時的一位賭博高手袁耽。可當時袁耽正在服喪期間,桓溫擔心袁耽不肯應允,便抱著試探的心理去見他。不料袁耽一聽,沒有半點猶豫,立即答應了桓溫的請求。袁耽脫下喪服,換上便衣,就與桓溫一道去與債主決賭。袁耽一上場,債主有眼不識泰山,嘲笑他說,難道你的賭技高過袁耽!袁耽也不答話,只管與債主下賭,賭注是擲一次骰子10萬錢,后來上升到擲一次骰子100萬錢。每勝一次,袁耽桓溫便齊聲喝采,旁若無人,一下子就贏得數百萬。然后,袁耽才將揣在懷里的孝帽扯出來,擲向對方說,你認不認得我袁耽!驕矜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與袁耽桓溫賭博時情緒激昂、大聲喊叫不同,東晉名士謝安賭博時則沉著鎮靜、含而不露。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百萬大軍南伐東晉,東晉兵力空虛,京師一片恐慌。謝安當時被任命為征討大都督,主持御敵大計。其侄謝玄數次問計,謝安寂而不語,只是會集親朋,與謝玄圍棋賭別墅。謝玄平日棋藝高于謝安,但大敵當前,心神不安,結果輸給了謝安。后謝玄破苻堅,將捷報送達謝府,此時謝安正與客人下圍棋,看過捷報,“便報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謝安此舉被傳為千古佳話。謝安不僅用賭博之計破強敵,賭博之余,還用賭博教育后代,同樣不事聲張。謝玄年少時,好戴紫羅香囊,腰間垂掛著繡帕之類的物品。謝安以此為憂,但又不想傷他的自尊心,便騙他和自己賭博,在獲勝得到這些佩飾之后,“即燒之”。
賭博有時也被利用來諷刺人。如東晉王敦實力很大,曾將不愿阿附于自己的名士周覬殺害,無人敢正面反對,但有人卻用賭博術語巧妙地諷刺他。周覬死時,王敦正與一參軍樗蒲,參軍之馬至博頭而殺,參軍借此發揮說:“周家奕世令望,而位不至公,及伯仁(周覬字)將登而墜,有似下官此馬。”還可以利用賭博來預測事業成敗,如東晉桓溫欲伐蜀,很多人認為不見得成功,唯名士劉談認為桓溫必勝無疑。有人問為什么,劉說:“以蒲博驗之,其不必得,則不為也。”后來果然桓溫伐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