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北美飛機公司制造的P-51戰斗機的綽號。“野馬”既有漂亮的外形,更具有快速、靈活、火力強、航程遠的出色性能,成為二戰時最完美的螺旋槳戰斗機(圖①為該機外形,撒哈拉郵票;圖②為該機三面圖,圣盧西亞郵票)。
“野馬”的出世頗具傳奇色彩。首先,應歸功于英國政府。1939年9月法西斯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橫掃歐洲大陸。位于英倫三島的英國感受到空前的壓力。英國政府意識到,僅憑自己的航空工業已不能滿足英國空軍對更新現代化飛機的需求。為此,英國向美國求援。經過一番協商,決定由美國北美飛機公司為英國設計一種全新的戰斗機,原型機要求在120天內交貨。而在通常情況下,研制這樣的飛機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然而奇跡竟然出現了,僅僅過了117天,北美公司就將新飛機制成了,并在首次試飛中獲得完全成功。英國人大喜過望,發出了321架飛機的大訂單,并給它取名為“野馬”。
“野馬”的服役編號定為P-51。這是一種輕型戰斗機,裝1臺愛利遜公司生產的1100馬力發動機,達到每小時600公里以上的高速度。機上有4挺白朗寧12.7毫米機槍,分裝在兩翼前緣上,并可攜帶112~250公斤級炸彈若干枚。
1942年初,“野馬”正式執行作戰任務,最初主要用于空中偵查和近距空中支援。由于“野馬”在英國的出色表現,引起了美國人自己對它的興趣。此時,正值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美國被迫卷入二戰。這樣,使用自己生產的“野馬”也就順理成章了。出于作戰的需要,北美公司對“野馬”進行了改進,各種型號不斷出現,性能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P-51D型(圖③,圣盧西亞郵票;圖④,巴拉圭郵票)改進了駕駛艙和機身后部,是“野馬”家族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而換裝了新型發動機的P-51H型,最高時速達到784公里,成為飛得最快的“野馬”。各型“野馬”共生產了14000架以上,縱橫馳騁于歐洲、遠東和太平洋戰場,令法西斯軍隊吃盡苦頭。僅在歐洲戰場上,“野馬”就消滅了近5000架敵機,還擊落了230枚德國的V-1飛彈(圖⑤,馬紹爾群島郵票)。有281位駕駛“野馬”戰斗機的飛行員成為“王牌飛行員”。“野馬”不愧為二戰中盟軍最優秀的戰斗機。
二戰結束后,“野馬”仍在許多國家的空軍中服役,活躍于空戰戰場和飛行競技場上(圖⑥為美國紀念戳上的P-51)。“野馬”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第一個戰斗機飛行隊——南苑飛行隊的成員,這是接收和繳獲國民黨空軍的戰利晶。南苑飛行隊擔負了建國之初北京地區的空防任務,并在開國大典上以整齊的隊形接受了飛行檢閱(圖⑦,中國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