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世”首席談判代表、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先生講過的一段自身經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紀50年代,他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北京外經貿部工作。為了上下班方便,他買了一張汽車月票,每日上下班用它乘車。但身為大學畢業生的龍先生不知道這張月票可以全城使用、可以乘各路電汽車,以為這張月票只是從宿舍到辦公室、從辦公室到宿舍的15路車才有效,別人也沒有告訴他這一常識。結果,每當節假日休息時,為了省錢,他去天安門、王府井、動物園都是步行前往,不知道用手中的月票也可以乘車去這些地方。事后,入學前來自貴州山區的龍先生無限感慨地說:“這件事情并不是說明我多么笨,也不能說我的智商低,主要原因是我的經歷太窄,另外也沒有人告訴我。這種簡單的生活常識與知識沒有普及到我頭上。”
簡單的生活常識與知識需要普及,需要有人引導,集郵知識就更應該普及了!當然,集郵知識需要普及是集郵界上上下下早已被認可了的,可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表現在我們的普及工作做得還不到家,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隨著市場經濟觀念日益深入,社會文化生活日趨多元化,人們早巳表現出對集郵知識的渴望。遺憾的是,近幾年集郵知識普及這個陣地還是沒有得到重視,集郵企業、甚至一些集郵協會都在熱衷于抓集郵經營,集郵知識的普及被忽視了。長此以往,勢必造成集郵隊伍的后繼乏人。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若沒有集郵知識的普及,沒有正確的收藏理念的引導,集郵收藏與活動將失去生命力。
那么用什么形式來普及集郵知識呢?國外的集郵企業、集郵協會十分重視通過集郵講座這一形式來普及集郵知識,實際效果出奇地好。在參加國外的集郵展覽時,我們也時常抽空參加集郵講座,看到參加者十分踴躍。同集郵講座的組織者探討,他們認為:集郵講座是一種快捷、靈活、高效、集中、有吸引力的普及集郵知識的方式。說它快捷,是因為集郵講座一般時間不長,即使系列的講座也不過幾次了事,這使得演講人不能拖泥帶水,只能擇其要而講,選其趣而言;說它靈活,是因為集郵者可以全憑興趣,自由選擇時間、自由選擇內容,而不像在學校課堂里學習那樣,為了通過考試大關,再無味的內容也要記,再復雜的公式也要背,再枯燥的知識也要啃,最后效果不佳,實無收獲;說它高效,是因為集郵講座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系統性、娛樂性,同時它還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集郵講座靈活自主的選擇性,使聽眾心情愉悅,自然能收到高效、良好的集郵知識普及的成果;說它集中,是因為一堂高水平的集郵講座,可以將集郵知識和集郵收藏的特點濃縮,能使集郵者在短時間內對集郵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短時間內對集郵發生興趣;說它有吸引力,是因為集郵講座是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集郵者可以現場提問,演講者可以現身說法。這較之翻閱集郵報刊、雜志、集郵書籍更能使集郵者聚精會神,傳達集郵知識的精髓,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就好像看電影總比看小人書感覺要激動,到體育館看比賽,比看實況錄像要過癮。因此,集郵講座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最適合在大、中、小學校、機關、企業和大型的集郵展覽中舉行。
其實,集郵講座在中國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只不過是近幾年少了。上世紀80年代廈門大學就開辦過集郵講座,一些基層集郵協會也組織過集郵演講,據說效果十分不錯。2闐0年,集郵總公司也曾派人到北京十五中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學校試辦過多期集郵講座;去年總公司還把集郵講座辦到了中國著名學府北京大學,3次講座,聽者眾多,講座的內容受到了很多同學的熱烈歡迎。但是集郵講座在中國還沒有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還沒有引起各級集郵企業、集郵協會足夠的重視,這說明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集郵興趣,作為一種娛樂修養,實在有必要通過集郵講座來鼓勵與提倡。那么,為什么集郵講座在中國基本上銷聲匿跡了呢?是不是集郵講座自身缺乏吸引力呢?應該說不是的。集郵企業、集郵協會還沒有對這項工作承擔起責任來,應該馬上將這一工作列入我們工作的重要日程上來。特別是集郵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將普及集郵知識當作協會的頭等大事來抓。推廣、普及集郵知識不僅對集郵一竅不通的人士有用,對那些有一定的郵識、并正在組織郵集的人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是因為集郵知識足以豐富集郵藝術,增強集郵技巧,可以作為集郵的營養劑,這也是集郵的興趣所在。說到對群眾普及集郵知識,我倒是覺得我們更有基礎。在群眾物質生活比較殷實的今天,文化消費具有極大的市場;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圖書、影視市場現在都十分活躍。
如果全國上上下下的集郵企業、集郵協會都能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我們就應該在集郵普及上下功夫,在講座的質量上下功夫。在學校舉辦的集郵講座一定要有其自身的特點,因為受眾群體都是在校學生,知識結構、社會閱歷、年齡層次、審美傾向、鑒賞能力都比較相似,故而對集郵講座的接受程度上表現出較大的一致性,對集郵講座會表現出集體的認同或否定。這對演講人把握講座選題的深度是有一定難度的。一般在學校里舉辦的集郵講座,都應表現出信息量大、品位高、普及性強的特點。因此,演講者在準備內容時要頗費思量、有針對性。
一堂好的集郵講座,既要普及集郵知識,也不能回避集郵市場上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因為這些是集郵者最為關注的。只有公正客觀、實事求是地進行教育、引導,才能為聽眾所歡迎和接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我們多舉辦一些集郵講座,為集郵知識的普及而共同努力吧!
責編/陳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