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把加快現代制造業發展作為提高綜合實力的重要措施。
武漢基本具備構造現代制造業基地的要素條件,是適合從事現代化制造業的區域之一。
具備產業基礎,產業配套能力強。武漢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鋼鐵、汽車、機械、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服裝、食品、醫藥、化工等為優勢,電力、交通、通信為依托的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武漢制造業目前的競爭態勢是,傳統產業特征明顯,比較優勢突出。布局于新的經濟增長帶范圍內的產業群具有潛在競爭優勢,具有吸引國外資本或跨國公司進入的潛力。在制造業內,紡織服裝、石化、醫藥、食品等產業具有明顯比較優勢。鋼鐵、機械、煙草、造紙、汽車、船舶制造等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具有較大的競爭力提升空間。電子通信、儀器儀表制造等產業潛在競爭優勢明顯。
具備發展現代制造業的資源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明顯、輻射力強。武漢處于全國經濟地理中心。以武漢為圓心,在半徑400公里范圍內,涵蓋45個中等以上城市,1.83億人口,占全國城市總人口的20%以上。運輸半徑小,成本低,影響大,輻射力強,有利于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和壯大。二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逐步提升。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交通運輸樞紐。三是大市場、大流通、大市場格局初步形成。武漢物流硬件比較完備,市場輻射面廣,對于以中國國內市場為最終目標市場的國外制造業,特別是大耗水、大耗能、大運量的產業來說,是極具投資價值的生產加工候選地。四是科技發達、人力資源豐富。武漢是我國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
武漢市為迎接制造業兩大轉移進行了戰略準備。一是在制造業總體發展上有戰略定位。新世紀初,在“十五”計劃中明確提出,建設支撐工業體系的“五大產業基地”,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武漢市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導的工業結構,推動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二是在制造業投資的地域分布和產業分布上有項目支撐。2001年以來,篩選確定了“十五”期間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100個,總投資332.7億元,制造業的一大批項目開始實施。三是在制造業壯大培育上有啟動步伐。在策劃和建設“武漢中國光谷”的過程中,武漢市率先提出了“發展高技術產業群、形成產業鏈”的新思路,“產業集群”列入國家“十五”高技術產業專項規劃。截止到2001年底,武漢市已有26個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總投資27.06億元。傳統產業高新技術化步伐加快,加大力度在鋼鐵、機械、冶金、紡織等傳統制造業推進信息化。武漢市為推動制造業信息業工程搭建的服務支撐體系開始啟動,武漢市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已完成注冊登記,選定應用CAD技術作為推動全市制造業信息化,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切入點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