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中國、東盟經濟高官會,討論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原則、內容、時間框架等具體問題,并取得了積極成果。這標志著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的實際運作正在加快。
在去年11月召開的“中國-東盟10+1”會議上,傳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在10年內建成的消息,可以說舉世皆驚。雖然此事早在2000年就有風聲,但各方能在短短一年內就達成如此重大的一致,的確令眾多國外觀察家大感意外。
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前不久在一次國際會上說: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使雙方獲益,實現雙贏。
龍永圖描述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與合作規模,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力,雙方將更好地分享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利益。
據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將有17億消費者、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和1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
而國外一些觀察家則預言,在未來30年內,中國-東盟將成為自由貿易區的旗艦,超過歐盟和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體現了全球貿易的發展趨勢,是雙方必然的選擇。當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區域經濟合作空前發展。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東南亞的區域經濟合作顯得有些落后。今年伊始,隨著歐元的正式使用,歐洲經濟貿易一體化進入了全新的時代。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于1994年組建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并由此啟動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美洲34個國家已正式宣布在2005年1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貿易區。非洲國家也要在2005年分階段建成全非共同市場。在全球區域經濟聯盟和自由貿易區逐步發展的背景下,東盟國家認識到,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可以為東南亞經濟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也日益密切。在過去10年中,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增長了4倍,2001年達到416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東盟現已成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東盟的第六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東盟專家組的研究分析表明,自由貿易區建成后,中國向東盟國家的出口將增加55%,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也將增加48%,東盟經濟高官會主席、越南貿易部部長助理黃積福指出,建立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將對中國和東盟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擴大東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增強本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為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雙方已經在落實一些具體的合作項目。其中包括,中方將積極致力于湄公河流域開發。中、老、緬、泰四國專家已完成了上湄公河通航的環境評估工作,中方將出資500萬美元資助這一工程的開展。中方愿以援助的方式,承建昆明、曼谷公路老撾境內1/3路段。中方對建設泛亞鐵路繼續持積極態度。只要東盟最后確定選線方案,中方將盡快啟動境內相關線路的修建或改造。中方將繼續支持并參加“電子東盟”的建設。今后幾年,中方將加大對東盟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力度,并積極參加東盟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雙方將開拓醫療衛生方面新的合作領域。東盟國家十分重視艾滋病的防治,中方也認為這是一個緊迫性的問題。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雖然剛剛運作,就引起了我國國內的廣泛關注。特別是與東南亞國家鄰近的一些省份,更是表現出積極的態勢。
云南省長徐榮凱指出,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緊構建,云南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云南將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努力把云南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推上新的臺階。
由中越雙方聯手開發、位于越南芒街的中國商貿城,日前在廣西防城港市正式開盤銷售,第一批鋪號全部被搶訂一空。總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的中國商貿城,是中越邊境最大的綜合性商貿中心,將為中越邊境貿易持續升溫創造條件。防城港市是我國惟一既沿邊又沿海的地級對外開放城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居于特殊的戰略地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景,使防城港成為我國商品開拓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橋頭堡。近一年來,防城港市為啟動邊境貿易,全面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多億元,公路、港口等建設日新月異。尤其是今月1月~5月份,防城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53%,顯示出突飛猛進的發展局面。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在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由于東盟各國文化、經濟水平乃至經濟制度都不相同,所以合作的目標也不盡一致,相互間發展自由貿易與投資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各國的對外經濟關系重點仍放在東盟之外,東盟內部貿易量占其總貿易量的比例僅為20%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貿易。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既是一個互惠、雙贏的構想,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