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走在某幼兒園門口,見到一位父親正在送
他的兒子上幼兒園。該父親邊走邊對他的兒子說:“要好好學習,今后一定要考個名牌大學,然后出國,不然的話,就只有和路上蹬三輪車的一樣,記住了嗎?”只見幼小的孩子瞪大著眼睛,一副滿臉茫然的樣子。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作為一個現代家長,要求、指導并幫助孩子確立人生遠大的理想,樹立宏偉的目標,乃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課,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能感受到理想與目標的確立對人生目標的明確,學習熱情的激發,堅強毅力的培養,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這一角度來說,無論采用什么方法去樹立孩子的理想,確立孩子的目標都不為過,因為有了目標就有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個人無目標就會無計劃、無要求、無進步,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必定是被動的、混亂的、盲目的,或是一種效率低下的,甚至是無效的學習。
但對一個剛剛才上幼兒園的孩子大談特談名牌大學、出國,要尚處于懵懵懂懂的孩子就有如此大的理想與目標,這符合兒童的心智與認知發展規律嗎?孩子是否就能夠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宏偉的目標一下子就確立起來,并保證能夠去實現它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先看看這樣一個心理實驗,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發。
測試專家將一群孩子分成兩組,讓他們跳起來摘懸掛于半空中的蘋果,兩組的訓練方法有所差異。對第一組的孩子,心理學家讓他們一開始就去摘懸掛干事實上超過孩子們能力高度的蘋果;而對第二組的孩子,心理學家則先將蘋果懸掛在孩子們努力跳躍就能達到的高度,然后依次逐步提高。想必又紅又大的蘋果對孩子們都具有同樣的誘惑力,因此剛開始的時候,兩組孩子都顯得非常興奮。躍躍欲試。可是幾輪訓練后,心理學家再讓兩組孩子摘同樣高度的蘋果,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第一組的孩子顯得缺乏熱情,信心不足,只是走過場似的應付幾下就放棄跳躍,不再想摘到蘋果了;而第二組的孩子則顯得充滿信心,跳躍不停。
這個心理實驗向我們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即對最初目標的確定,必須是切合孩子的實際,是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并且經過一定的努力之后是可以實現的。因為當他們實現了某個目標,就會有一種成功的心理體驗伴隨他們,而有了成功感的激勵,那么對他們自信心的確立將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會促使他們繼續樹立新的、更高的目標,從而始終保持一種永遠向上的信心、熾熱的激情和探索的勇氣。如果一開始制定的理想和目標就高不可攀、遠不可及,大大超過了他們的實際能力,縱使他們付出辛勤的勞動,百倍的努力,但面對的總是失望、挫折、失敗,那么,信心的不足,激情的減退,意志的消沉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基于此,我們家長在幫助孩子確立理想和目標時,應該視孩子的具體情況,根據實事求是、學以致用、揚長避短的原則,制定出既不是高不可攀、遙遙在上,又不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如你的孩子才上小學,就不妨把目標定位在考上某重點中學,如已在重點中學就讀,目標當定位在某類大學或某種專業上,這樣的目標是不少孩子都能達到的,因而它就有了導向功能,有了激勵、鼓舞作用,從而也實現了當初確立目標的初衷和目的。
蘋果不要掛得太高,家長朋友,請記住了。
(編輯 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