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因急性闌尾炎住院手術了。
這是兩年來小王家里第二位闌尾炎病人。兩年前小王的父親40歲那年,因為突然發生上腹部絞痛并伴有劇烈嘔吐,住進了醫院急診觀察室。雖經解痙、止痛、消炎,腹痛始終未減輕。在發病8小時之后,上腹部疼痛突然轉移到了右下腹部,體溫升高到38.5℃,白細胞明顯升高。醫生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單純型),立即做了手術。小王一直在陪護爸爸,印象很深。照他自己的話說,一輩子也忘不了。
可這次爺爺的病情則完全不一樣:沒有明顯的腹痛,只有些腹脹,白細胞和體溫都不高,在急診觀察室觀察了兩天才確診。手術時發現闌尾已穿孔,術后還發生了肺炎、肺不張。經全力搶救,70歲的爺爺總算脫離了危險。
同是闌尾炎,差別為何如此之大?陪床的小王剛好遇見了給爺爺動手術的周教授,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周教授說:“60歲以上老年人的闌尾炎和中青年人的明顯不同,有其本身的特征。這些特征常常會使患者忽視自己的疾病,甚至造成診斷失誤,失去治療的良機。血的教訓并非罕見。”
周教授把這些特征概括為三少四多。三少是指:一少就是癥狀少。闌尾炎的典型癥狀就是腹痛,是程度甚為劇烈的絞痛或脹痛,常伴嘔吐或輕度腹瀉,12小時之內疼痛自動轉移至右下腹,用一個手指可以準確指出疼痛部位。甚至連走路、床上翻身時都會引發疼痛。老年闌尾炎患者自覺腹痛甚輕,轉移性腹痛不明顯或出現遲,因而常被誤診為胃炎、胃痙攣。其原因是老年人痛覺的敏感度降低。
二少是腹部體征少。所謂體征是指醫生檢查病人時發現的客觀異常。典型的闌尾炎常可在肚臍與髂前上嵴——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骨盆最突出點——聯線外1/3處有壓痛,有時也可稍偏離此點,但不離右下腹部。如炎癥較重時,疼痛部位還可出現肌緊張(按壓時局部發硬)。猛抬手病人也會覺得痛,醫學上稱之為反跳痛。老年闌尾炎患者壓痛部位多不典型,腹肌緊張和反跳痛不明顯。這種情況與老年人腹肌萎縮、腹部脂肪多有關。但腹脹卻比一般闌尾炎患者來得明顯,這可能與老人胃腸蠕動功能差有關。
三少是全身反應少。正常情況下機體對炎癥會呈現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具有保護性。包括發燒、白細胞升高等。老年人整個免疫功能減退,患病后多不發燒,白細胞升高也不明顯。
小王聽后問:“這是否說明老年人的病情輕?”周教授解釋道:“這絕非說明老年人病情輕,恰好相反,正說明病情嚴重,還會帶來諸多麻煩。”
四多是指:第一多是延誤診斷的多。患者甚至醫生常會將不典型癥狀與體征歸之于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而忽略了闌尾炎。據一家大醫院報告,一般闌尾炎從開始發病到確診為33小時,而60歲以上老年人的闌尾炎則為60.2小時。第二多是穿孔多。老年人闌尾組織結構薄弱,血管因動脈硬化而退變。加上診斷上的延誤,所以發生穿孔的比率較高。約30%-48%的老人在手術時已發生穿孔,而青壯年不到12%。老人的這種穿孔甚至在闌尾炎早期就可出現。穿孔可導致腸梗阻、腹膜炎甚至敗血癥等嚴重的后果。第三多是伴發病多。所謂伴發病是指與闌尾炎同時存在的病,但兩者并無因果聯系。諸如貧血、老慢支、肺氣腫、高血壓、冠心病、腎功不全、便秘等,均是老年人常見病,給闌尾炎治療帶來不少困難。同時,讀發于闌尾炎(即有因果聯系)的一些病,如肺不張、心衰、糖尿病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牽連臟器切除等,也給治療帶來了麻煩。
小王越聽越有些緊張,周教授笑著說:“這一關一關,你爺爺都闖過來了,值得慶幸。要知道這第四多就是因闌尾炎而死亡的老人多。青壯年人闌尾炎的病死率幾乎為零,而60歲以上老人則達到10%左右。這是加拿大一家大醫院近年的報告,給老年人及其家屬敲起了警鐘!”
(編輯 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