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去英國旅游的人,免不了要到白金漢宮門前欣賞一下英國皇家衛隊的換崗儀式。衛兵們那身一年四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子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不久以后,皇家衛兵們頭上戴的也許就再也不是熊皮帽子了。迫于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強大壓力,英國政府目前正絞盡腦汁,準備找一種新的材料來代替熊皮,給皇家衛兵們制造新帽子。
英國士兵戴熊皮高帽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12年。當時,英國軍隊士兵戴的通常是三角形帽子,但這種帽子對于擲彈兵來說不太方便。每當他們向后搶起手臂投擲彈藥時,帽子總會被掀掉,于是擲彈兵最先拋棄了三角帽。接著,三角帽被改進成高高的尖頂帽子,類似現在教堂里主持儀式的神職人員所戴的教冠。
1815年6月18日,由英國、荷蘭、奧地利等國組成的反法同盟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打敗了拿破侖一世。其中,參加此役的英國近衛步兵第一團打敗了拿破侖的擲彈團,為了紀念這次勝利,英國王室授予該團佩戴熊皮高帽的特權。發展到今天,英國軍隊中有近2500名步兵仍享有這種榮譽,其中就包括在白金漢宮門前值勤的皇家衛隊士兵。
但是,這種象征榮譽的熊皮高帽在動物保護者的眼里代表的卻是血腥和殺戳。近年來,不斷有人給英國王室提意見,希望皇家衛隊盡快停止使用熊皮高帽。“英國小姐”布斯近日代表“善待動物協會”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寫了一封信,將熊皮高帽稱作“世界上最殘酷的帽子”,并請求女王尋找合適的材料來代替熊皮,給衛兵們制造新帽子。
據英國有關官員介紹,要制造一頂一英尺高的熊皮帽,通常需要一頭甚至兩頭黑熊的皮。雌熊的皮毛色澤鮮艷、手感平滑,通常被用來做軍官的熊皮帽,而公熊的皮毛較粗糙,一般用來給較低軍銜的士兵做帽子。熊皮帽的保養頗有學問,取下后要掛在用竹子特制而成的模型上,清理時,要用濕毛巾去擦拭,然后再用掃帚柄撐著晾干。熊皮帽經久耐用,其中有許多甚至是在父親戴過之后又傳給了兒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傳家寶”。
為了平息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怒氣,英國軍隊方面一直宣稱,制造帽子的熊皮取自加拿大的黑熊,而這些熊都是被自然淘汰的。但軍方也承認,目前正在加緊開發可以代替熊皮的材料,只是這種替代品非常難找。英國軍方發言人迪克·皮特上校說,熊皮帽子有很多優點,戴著暖和不說,還能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保持原有的形狀和色澤,特別是能禁得起英國時常不斷的陣雨的“洗禮”,另外,還不會產生靜電。他說,他們曾嘗試用多種人造纖維來作為替代品,希望能找到一種在外形和質地方面都與熊皮接近的材料,但是,這些纖維都經不起英國多變天氣的考驗,不是在強烈的陽光下顏色顯得太紅,就是很容易被雨水浸透;而且,這些纖維基本上都會產生很大的靜電,用它們制成的帽子戴在頭上與其說是帽子,倒不如說像一頭亂蓬蓬的頭發。
目前,約克郡的一家制帽廠聲稱,它已經研制出一種由動物皮毛和人造纖維合成的新材料,希望能用它來替代熊皮,為英國士兵們制造新帽子。但最終結果如何,還有待驗證。(晉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