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19日,印度與俄羅斯草簽了《2003年度武器采購計劃》,合同總金額為19億美元。根據計劃,印度今年將采購的武器主要有“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6架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和2艘“鯊魚”級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經過技術改造后的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可以后向發射導彈,主要用于發射印俄聯合生產的射程達1500千米的“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印度在裝備該型機后,其空中作戰能力將大為加強。
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是蘇聯時期設計制造的一款超音速中程戰略轟炸機。它是前蘇聯的第一架變后掠翼轟炸機,設計開始于1965年,工程代號為“145”,到1967年才正式把飛機的型號確定為“圖-22M”。第一架試驗機圖-22M0于1969年8月30日完成首次試飛,1973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圖-22M2。1977年,圖-22M3完成第一次試飛,隨后開始生產并裝備前蘇聯的空軍和海軍遠程航空兵部隊。它采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變后掠翼空氣動力布局,而且可以攜帶戰略核武器,所以成為名噪一時的威懾武器,曾作為冷戰時期蘇美兩國戰略武器談判中的一個重要砝碼,一度成為《第二階段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限制生產的武器之一。蘇聯解體后,圖-22M3仍是俄羅斯海空軍的“殺手锏”,1993年底,共有165架圖-22M3裝備了俄羅斯海軍,有100架裝備在俄空軍。北約的軍事專家給它送了一個不太順耳的綽號“逆火”(Backfire)。
圖-22M3的最大翼展34.3米,最小翼展23.3米,機長42.26米,機高11.08米,使用2臺NK-25型加力渦扇發動機,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24000千克,在一臺發動機空中停車的情況下,仍可依靠另一臺發動機飛行。飛機的高空最大速度為每小時2300千米(相當于2.3M),最大實用航程5100千米,作戰半徑2200千米,實用升限14000米。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機內空間裝載燃料,除了在機身內部安置了8個油箱,還在機翼內和垂直安定面內設置了7個油箱,總載油量達53550千克。4名機組成員分兩排坐在前后兩座艙內,機長和副駕駛之間有通道相連。
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功能完備的空中武器投射系統,飛機有1個機身內、2個機身下和4個機翼下多鎖點導彈、炸彈掛架,在其機身和機翼下可攜帶3枚KH-22M型導彈,用于攻擊陸地或海上目標,或掛帶10枚KH-15型近程空對地導彈,其中6枚安裝在機身內,4枚掛帶在外掛架上,或掛帶69枚250千克級或8枚1500千克級航空炸彈。它還可以掛帶發射各種其它類型的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和常規或核裝藥的巡航導彈。圖-22M-3的自衛武器是1門安裝在飛機尾部的GSH-23型23毫米航炮,射速每分鐘4000發。
圖-22M3的機載電子設備也是功能強大,自動領航-駕駛儀、雷達、自動光學-電視轟炸瞄準具、飛機自動控制系統和導彈武器自動控制系統可保證飛機按照預先設定的作戰計劃自動完成領航、瞄準、轟炸和發射導彈等作戰任務。機上還裝有功率強大的電子對抗設備。值得一提的是,機上的地形匹配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操控飛機實施超低空飛行,避開敵方的地面防空火力,在40-60米的飛行高度上持續進行轟炸。
憑借著卓越的技術性能,圖-22M-3型轟炸機可以在全天時、全天候對敵人的戰役戰略縱深的陸地和海上目標實施準確的打擊。它曾于1987-1989年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結果沒有一架損傷。
圖-22M3型機除可攜帶核彈和其它武器外,可攜帶發射印度與俄羅斯聯合制造的、射程達1500千米的“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導彈。該導彈是在俄羅斯的“寶石”反艦導彈基礎上聯合改進而成,射程更遠。“寶石”反艦導彈是俄羅斯第四代超音速反艦導彈,屬于一種戰役戰術導彈,既可打擊單艘艦只,又可打擊敵方的航母編隊,是俄羅斯對付美國航母最具威力的克星之一,能在飛行中自動調整自己的最佳飛行高度,避免過早暴露和及時規避浪峰,最低飛行高度為5米。此外,它采用了主動和被動雷達聯合制導,抗干擾能力很強。在接近目標時,它能自動進行S型戰術運動,以規避敵防空火器的攔截。導彈飛行速度很快,防御方幾乎無法發射干擾彈和干擾電波進行軟對抗,也來不及以導彈和用“密集陣”火炮進行硬防御。印度購買圖-22M3型機后,空中打擊能力明顯增強,這也是印度發展戰略空軍的重要步驟之一,更是印度建設自己“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印度具有遠程核打擊能力,勢必會對周邊國家構成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