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寶鑫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及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被譽為“第四種戰爭”的心戰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已成為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際斗爭手段。近幾場高技術戰爭實踐表明,戰爭勝負與參戰者的戰場心理狀態直接相關。深入研究高技術戰爭的作戰心理,是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向我們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做好打贏高技術戰爭準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而對戰場心理調控的研究則是這一時代大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軍戰時政治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亟待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軍事科學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研究》一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軍事學1999年度同名課題的研究成果,由高明峰和焦智立兩位青年學者共同研究撰寫。書一出版,就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并被列入南京政治學院軍隊政治工作學專業課程教材。這是我圖第一部系統研究我軍戰場心理調控的著述,一部“理論上有創新、實踐上有指導”的好書。
兩位作者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和未來發展的戰略眼光,根據高技術戰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針對我國國防和軍隊心理建設的實際,對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進行了深入而詳實的研究,準確地把握了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的脈搏,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實與未來相結合、我軍現狀與外軍發展相比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風格,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實踐價值。
1、創新性。該書是一項創造性、開拓性很強的理論研究成果,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我軍戰場心理調控的著述。它促進了軍事心理學和軍事科學理論的發展,拓展了戰時政治工作的理論視野,完善和豐富了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理論,并為戰場心理調控的訓練和實施提供了理論支持。許多理論觀點的論述和一些操作方法的提出,尚屬首次,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如:對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的生理基,礎的分析,對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模式的設計等,都是有獨到見地的。
2、基礎性。該書從普及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基本知識人手,對戰場心理調控的基本概念、原理、特點、規律、模式、原則等進行了論述,這對于在部隊普及戰場心理調控基本知識,特別是做好心戰防御,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系統性。該書在普及戰場心理調控知識的基礎上,突出了對高技術戰爭戰前、戰中、戰后三個時段官兵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反映的研究。具體涉及到了戰前“技不如人”的恐高心理、“劣難勝優”的怯戰心理、“思親重情”的厭戰心理、“寡不敵眾”的悲觀心理;戰中進攻者、防御者易出現的消極戰場心理反應;戰后居功自傲的放縱心理,爭功奪獎的補償心理、悲觀失望的怨恨心理、回憶反思中的后怕心理等,進行逐一分析,并提出階段性調控重點,構建了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的理論框架。
4、實踐性。戰場心理調控制問題既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該書立足于新形勢下部隊官兵的心理現狀,著跟于未來戰爭戰場心理面臨的新問題,結合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經驗及外軍的有關做法,從改善戰場客觀環境和參戰者心理環境、提高參戰者個體能力這樣三個視角,提出了一系列調控方法和具體措施,貼近基層,貼近生活,具有科學性、指導性。
5、前瞻性。該書最后對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研究的走向進行了展望。從分析信息戰對戰場心理調控的影響人手;指出信息戰戰場的“無限化”;要求戰場心理調控手段必須具有全維度的傳播能力;信息戰參戰人員“平民化”,要求戰場心理調控對象必須拓展到全社會成員;信息戰作戰方式“仁慈”化,要求戰場心理調控必須把提高全民識另例斷能力和心理抗擊能力作為重點。從而得出信息戰對戰場心理調控研究的諸多啟示,形成了鮮明的超前性。6、綜合性。戰場心理調控是目前各國軍隊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軍事理論研究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參戰者酌戰場心理影響源多,反應過程復雜。該書注重吸收相關學科的成果,多角度、多側面的展開戰場心理調控問題研究。
7、可讀性。該書材料翔實、線索清晰、敘述流暢、語言精練、通俗易懂;適用于部隊所有的官兵。
中國軍事科學院心理學專家、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劉紅松研究員認為,這一研究成果在軍事心理學的殿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高技術戰爭戰場心理調控研究》,高明峰、焦智立著,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