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樁
4月10日,臺灣媒體透露,伊拉克戰爭爆發后,臺灣當局利用過去的外交及情報關系,派出了一個由數十位"國防部"、情報、"國安"系統等單位成員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甚至伊拉克搜集情報。與此同時,臺軍研究機構正根據所獲情報,對伊拉克戰爭進行跟蹤研究,為兩岸未來可能面臨的戰爭提供"參考"。
陳水扁下令"深入研究"
臺軍對伊拉克戰爭的研究是奉陳水扁之命進行的。據報道,陳水扁日前在視察一座臺軍基地時對跟隨其左右的"國防部長"湯曜明、"參謀總長"李杰交代說,臺軍不能僅僅專注戰備訓練,而且還要對伊拉克戰爭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一定要以敏銳的感覺、洞察先機的眼光和認真探討的態度"看待伊拉克戰爭,"不要讓舊的思維模式對自己產生心理上的束縛",為臺軍未來建軍備戰工作提供"參考"。
據臺軍方透露,陳水扁在提出研究伊拉克戰爭之前,曾收到臺情報部門上報的一份情報,這份情報使得陳水扁感到必須研究伊拉克戰爭。臺軍情報部門報告說:伊拉克戰爭打響之前,解放軍第15空降軍、第162師及部分軍區特戰營的特戰軍官,以軍事交流的名義分別前往海灣地區交戰雙方了解戰備情況。并稱:解放軍對美軍如何使用"無人飛行偵察工具"相當注意,因為這些新式戰術屬于解放軍"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理念,有可能成為今后解放軍新戰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倉促推出"研究成果"
4月8日,臺灣"國防部"和"國防大學"邀集各媒體軍事記者,舉行伊拉克戰爭專題研究座談會,展示臺軍的研究成果,同時顯示對"總統"所作指示的重視。據"國防大學"官員介紹,該校在戰爭爆發前便成立了"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研究小組",以軍事學術理論為基礎,針對聯軍以及伊拉克的各項戰備整備作為,深入探討與研究,并由陸、海、空軍進行兵棋仿真推演,以提升"國軍"的教育內涵。
在此次"成果展示會"上,臺"國防大學"數名教官分別就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國家戰略基礎理論"、"聯軍戰役構想與軍事作為"、"伊拉克戰役保存之研究"等三大主題,發表項目研究成果。戰爭尚未結束即發表研究成果,自然會產生投"總統"所好之嫌,為了避免遭受指責,與會的"國防部"官員強調,這只是貫徹"總統"指示所進行的第一步,研究成果純粹是軍事學術研究,并不代表"國防部"立場,同時也不代表政府政策,今后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擔心大陸更加強大
在研究中,臺軍研究人員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電子戰,認為美軍掌握的制電磁權是其對伊軍作戰的"根本戰力",同樣,未來兩岸發生軍事沖突時,臺軍也會面臨解放軍電磁脈沖炸彈的打擊。臺軍認為,中國大陸擁有極其優秀的科技人才,解放軍的電磁作戰能力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高科技作戰的真正"殺手",威力之強幾乎使得中國大陸擁有世界級的作戰優勢。中國大陸一旦發動全面攻勢,電磁作戰會瞬間摧毀臺軍的"強網"系統,加之密集導彈的飽和攻擊,會在10分鐘內攻擊破壞臺灣指管通情系統結構,而臺灣單靠一個寬150千米的臺灣海峽作為防衛屏障,根本擋不住大陸的全面攻勢。
臺"陸委會"日前完成的一份報告指出,伊拉克戰爭使得中國大陸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取得了"雙豐收"。從政治方面看,九一一事件后,中國大陸不再是美國關注的焦點,近期因伊拉克、朝鮮問題使得雙方關系更為密切,加之伊拉克問題造成美國與歐洲傳統盟邦及歐洲本身的意見分裂,中國大陸成為各國拉攏的對象,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運作空間進一步加大。從軍事方面看,1991年的海灣戰爭推動了解放軍現代化進程,而此次伊拉克戰爭同樣會加速大陸的軍事現代化,臺灣對此"必須加以注意"。
(史大海摘自《軍事博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