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文明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指一個社會的進步狀態。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企業,要想保持持續、穩定和健康的發展與進步,就要三個文明一齊抓,不能顧此失彼。
三個文明建設是推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和一個企業健康發展的三大動力系統。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經濟動力,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政治動力,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文化動力。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動力系統出現失誤、失靈,都會嚴重影響其它兩個動力系統的正常運轉,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或企業動力系統的協調運轉,造成嚴重的危害與后果。
例如,我們曾經把精神文明這個動力系統抬高到"萬能"的程度,導致了物質文明的嚴重倒退,使貧困像惡夢一樣揮之不去;我們也曾把物質文明推崇到"一肥遮百丑"的程度,從而在全社會導致了精神文明的嚴重滑坡;尤其是對政治文明建設重要性的長期認識不足,不僅使政治文明建設滯后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拖了這兩個文明建設的后腿,而且使社會文明、企業文明的整體建設水平難以向廣度和深度推進。這些歷史教訓和現實偏差,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必須牢牢記取和認真糾正。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全面小康社會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水平共同提高、協調發展的社會。只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三大動力系統協調運轉,本世紀頭20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才能被抓住,全面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才能實現。
三個文明一齊抓,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三個文明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三個文明是三位一體的,相互不能孤立存在,三者缺一,任何國家和企業都不可能實現持續的發展與進步。比如我們經常說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社會和企業騰飛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都硬了,才能飛得高飛得遠。這個比喻有合理性,但也有片面性,即對政治文明建設的忽視。事實上,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果其政治文明是軟弱的、惡劣的甚至是腐敗的,那么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個翅膀就不可能是有力的,也是飛不起來的。同樣的道理,如果像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重大失誤那樣,用政治去沖擊一切、代替一切,物質文明或精神文明兩個翅膀被政治枷鎖禁錮住,國家和企業同樣也無法騰飛。因此,三個文明必須協調發展、互相依存和互相促進,才能推動企業的進步、國家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
三個文明一齊抓,還要全面準確地理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各自的科學內涵,防止和避免認識與行為上的偏差與錯位。須知,文明作為一種進步的狀態,不僅是指一種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成果,還包括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方式和方法。如竭澤而漁、殺雞取卵、掠奪經營、野蠻生產等等,有可能造成"物質成果"的一時豐富和增加,但就其物質文明的程度而言卻是低下的、野蠻的和倒退的。因此,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中,應做到動機與效果、過程與結果、目的與手段、觀念與方法、理論與實踐等等的有機統一。
三個文明一齊抓,關鍵在實踐、在落實。衡量三個文明建設實踐的如何,落實的怎樣,應有一套科學、合理、規范的考核程序與指標。既要改變當前物質文明考核指標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考核指標軟甚至五指標的狀況,又要克服考核指標的片面性、表面性、隨意性、模糊性等不科學、不合理、不規范的現狀,尤其是要防止把考核的程序與指標變成神仙數、變形金剛和橡皮筋的現象普遍發生。
總之,企業要做大做強,需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國家要持續興旺發達,必須三個文明一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