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君
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信息的時代。人們對信息的了解、掌握和需求與時俱增。作為企業傳媒,不僅要為廣大員工及時提供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將事后宣傳變為事前策劃,真正體現宣傳什么、怎么宣傳、達到宣傳的最佳效果之目的。
認清新聞策劃的目的
策劃是一種創意思維的整合,是針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作當前的決策,找出事物的因果關系,衡量未來可采取的措施。
當代的策劃業,往往是通過"智囊團"、"顧問團"的形式發揮作用,并努力達到自己的目的。著名的《大趨勢》和《2000年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就是美國著名的"奈斯比研究與咨詢團"的主席。他有一個著名的觀點是:策劃是打開真相和難題的手段。
新聞媒體是實現企業與公眾聯系的一個重要媒介。新聞之所以要策劃,是因為新聞的價值而定。海爾砸冰箱,就質量問題而言,可砸可不砸。長安集團總裁尹家緒砸車與海爾砸冰箱同出一轍:那就是今天不砸掉自己不滿意的產品,不砸掉低下的質量意識,不砸掉管理上的陳規陋習,明天的市場就會砸掉企業的飯碗。這前后兩件事,都是經過精心策劃,并通過新聞媒體向全國傳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因此,策劃是事先決定做什么,何時做,誰來做,怎么做。策劃如同一座時空之橋,它連接著我們目前和我們將要經過之處,并直接通向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
企業新聞策劃,必須把握大局,圍繞企業中心工作,洞察企業發展規律,找準切入點,才能獲得策劃的成功。
重視新聞策劃的方式
新聞策劃的主要方式表現在內容與形式上。就內容而言,要重視新聞宣傳的廣度與深度。圍繞一條有價值的新聞,采取新聞背景、新聞鏈接、編后語、編者按等多種形式,擴大新聞信息,拓展報道深度。
新聞背景:主要介紹新聞產生的原由;新聞鏈接:主要介紹與新聞相關的事件、材料、知識;編者按、編后語:主要起到導讀、啟發讀者思路的作用。比如,某企業報收到一篇反映財務信息化方面的稿件,內容有新聞性,但文體不符,且內容中專業術語多。為了讓這條稿見報,在策劃時,編輯將此稿改成新聞稿,然后將來稿中信息化知識分離出來,寫成新聞背景。稿子發表后,引起讀者廣泛興趣,既了解新聞,又了解知識。
就形式而言,要重視新聞宣傳不同載體的作用。各種媒介都有特定的功能。要把信息有效地傳達給公眾對象,就必須考慮公眾的職業特點,受教育程度,以及他們通常接受信息的習慣,并根據這些情況選擇適當的傳播工具。
電視是一種視覺媒體,是通過立體的畫面表達新聞事實。電視在于可看性,比報紙更快、更及時。電視新聞制作周期短,企業當天發生的事,晚上就可以在廠內電視上播出。廣播是一種聽覺媒體,是迅速、快捷傳遞企業新聞信息的最好載體之一。廣播制作成本低,聽眾面廣,傳播信息更大眾化。報紙在于可讀性,讓讀者從平面的文字中,把握新聞信息的豐富內涵。企業報紙的周期一般較長,這對報道新聞而言是短處,但對新聞策劃而言是長處。策劃者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新聞制作的整個過程。
把握新聞策劃的原則
一是"三貼近"原則。企業新聞宣傳策劃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離開了"三貼近",電視沒人看,報紙沒人讀,廣播沒人聽,新聞宣傳就成了無本之木。傳媒是大眾傳播工具,企業新聞工作者面對即將發生的新聞事實,絕不能"淡化"或"沉默"。要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人,一方面要尊重員工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對新聞信息的辨識和運用能力,同時不給各種"小道消息"提供傳播的空間和滋生的土壤。
二是創新思維原則。新聞策劃必須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要善于標新立異,避免出現一種模式。創新思維需要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去觀察和接觸客觀事實,并不斷地將事實與已知的知識(或假說)聯系起來予以思考,科學地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重復性和特異性加以比較,以盡量求得為以后的策劃過程提供完全真實可靠的論據。
三是效益原則。這里的"效益"主要是指社會效益。通過新聞策劃,滿足員工對企業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新聞渴望了解的心理,正確引導員工認識新聞事實。按照及時、客觀、準確、穩妥、有序的原則,為企業"三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不考慮社會效益的策劃,絕不是成功的策劃。
搞好新聞策劃的方法
報計劃。新聞策劃忌臨時動議。有的計劃在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前上報。策劃文案要把目的、意義、方法、載體、效果等一一列出,讓人了解文案的可操作性、預見性。
選好題。選題切忌不要小題大做,要充分考慮新聞的社會效果。要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階段性工作,對有價值的新聞做好新聞策劃。比如,年初職代會宣傳報道如何報道,重點是什么,事前事后要考慮周全。
責任人。每項具體工作要有責任人。聲像、報社的負責人,是兩個傳媒的牽頭人。領導意圖一定要如實告訴他們。讓責任人領會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策劃搞得有聲有色。
開好會。策劃工作是集體作業,要由傳媒的人員共同完成。負責人就要將整個意圖告知員工,分解工作。同時,充分聽取大家意見,不斷完善方案。
重過程。要充分重視新聞策劃實施的過程。每一個環節,如鏈條絲絲相扣,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
要總結。策劃工作完畢,不能一了了之,要召開總結會,對照責任制,檢查考核所做工作,找出存在的問題、差距,以利于不斷完善。
新聞策劃不是新聞炒作。新聞炒作是對新聞事實的夸大甚至曲解,以求得社會轟動效應;新聞策劃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客觀、公正地向社會報道即將產生的新聞信息。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新聞策劃必須視新聞真實為安身立命之本。大眾傳媒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它的公信力。因此,作為企業新聞工作者,切記要以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的職業榮譽為生命,用良好的職業道德來形成持久的社會公信力,宣傳企業,贏得讀者。
新聞策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策劃人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新聞策劃常識,而且還要熱愛企業,熟悉企業;要用一雙發現生活真善美的眼睛,去捕捉稍縱即逝的新聞信息,策劃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為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楊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