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 晉
關于恩愛夫妻,我們最熟悉的經典臺詞就是“一輩子沒紅過臉”,但并不真實。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矛盾和困難,而且很多的矛盾和困難并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很難克服和解決。夫妻之間的成長經歷、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的差異,文化水平的差距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對子女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對雙方父母照顧的不平衡,性生活不協調,價值取向的不一致都可能成為夫妻矛盾的導火索和觸發點。家庭矛盾是無法回避的,既然有矛盾就會有斗爭。
所有白頭偕老的夫妻在一生漫長的歲月中根本不可能沒有矛盾,差別只是矛盾的解決方式有所不同。不吵架的惟一辦法就是夫妻中一方絕對服從或忍受,在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如果一直委屈自己來遷就對方,就會逐漸喪失自我,無形中也降低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這個時候想不吵也難。其實在太長的時間里,總有太多諸如柴米油鹽之類的麻煩事讓夫妻感到頭疼,總有太多的選擇讓夫妻兩人的看法呈現差異。誰都會有煩躁的時候,如果那時候連自己最親近的也不理解的話,想不吵也難。
夫妻吵架,若是大驚小怪,以為有了爭執就表承兩個人不適合在一起,這是一種錯誤。反之,若以為美滿的婚姻就是兩個人永遠不爭吵,所以在沖突時,只好極度的容忍,以維持一個表面的和平狀態,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夫妻應該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吵架。會吵架的夫妻,兩人之間的感情會愈來愈好,而且吵架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事實上,家庭糾紛、夫妻爭執等經常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它們純粹是角度問題,而不是是非問題。“會吵架”的人在爭執的過程中,努力地去體會對方的真正意思,或比較兩人之間的差距在哪里。“不會吵架”的人在爭執的付程中卻極力地要駁倒對方,只想證明自己的“無誤”,結果反而兩敗俱傷。
吵架者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經常喜歡向局外的第三者投訴,希望別人會支持他。而為了爭取較多的同情,就必須不斷地提到配偶的不是。這種在第三者面前控訴配偶的習慣對夫妻之間的感情破壞性極大,夫妻之間必須竭力避免,否則受害的還是自己。會吵架的人只希望夫妻兩人能面對面地處理彼此之間的沖突,不愿在父母、朋友、同事面前吵,如此兩個人感情復原的可能性就可以提高。吵架既然是角度不同所引起的沖突,成熟的人會極力設法去避免。而避免吵架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承認對方的意見可能比自己的好心這種反應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與成熟度的人才能做出來;對自己的配偶讓步絕對不是損失。而是收獲。
美國電視心理學家麥克格勞現在主持一檔脫口秀節目《菲爾博士》,他表示,他能夠以90%的準確率判斷:一對夫妻在結婚后5年內是否會離婚。曾經有一對夫妻同意讓《菲爾博土》節目到他們家里去現場拍攝,在觀看了錄像之后,麥克格勞馬上就斷定;如果這對夫妻不能馬上作出調整,改變各自的行為方式,那么他們離分手已經不遠了。麥克格勞指出,這對夫妻無論是為了衣著、金錢、家庭還是其他任何問題都能發生爭吵,而且吵架方式每次都是一樣的,這顯示他們實際上根本不問為什么就能吵架。夫妻吵架必須就事論事.抓住某一件事情,而不能翻老賬、記舊仇。如果夫妻之間染上了世紀流行病——不忠問題,麥克格勞的意見是,夫妻互相指責是最大的忌諱,對婚姻也最具殺傷力。在這種時候,如果一方從感情上不能割舍對方,那么再爭吵似乎也沒有意義,而應用自己的真情把出軌的另一方拉回到夫妻關系中來,去修復已經有了傷痕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