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平
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戰略舉措。在企業里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建設,是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結合點,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現代企業管理的最佳切入點,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現實需求和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內容,也是從道德的角度增強企業和職工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誠信意識、規范企業和職工市場行為的重要舉措。在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中,企業的發展必然要求職業道德水準相應提高,如此才能為企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企業要發展,經濟是基礎,效益是關鍵。而企業經濟效益的取得歸根到底還是靠產品的質量、成本、效率來決定,而決定這一切的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則是人,是有思想、有道德、守紀律的職工。質量、信譽、服務是企業的生命,而質量、信譽、服務都來源于職工的職業道德。試想,如果職工對企業和本職工作不熱愛,既沒有事業心,更缺乏責任感,紀律松懈、工作拖拉、工作質量不高,產品質量怎么能保證?如果沒有職業道德去規范、起保障作用,凡事只片面追求個人收入,不顧企業信譽,對產品質量滿不在乎,違反工藝紀律,只求數量,不講質量,企業又怎么能在市場競爭中以質取勝、求得生存與發展呢?誠然,市場經濟要講效益,但必須是在遵守公共道德的基礎上,通過公平競爭、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取得,而不是利令智昏、惟利是圖、以假充真、以劣代優。因此,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就是要使廣大職工明白,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市場經濟既要講究競爭,又要講究誠實守信;既要講職業道德,又要遵守職業紀律,并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社會秩序,把遵守職業道德變為自覺的行動,用質量第一的思想,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以此贏得用戶滿意,贏得企業信譽,進而贏得市場。
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本職工作應有的態度。他要求職工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不斷提高對本職工作價值意義的認識,全身心地忘我投入,并形成內部凝聚力和團隊精神。二是職業規范意識。要求職工以誠信為本,忠于職守,認真負責,履行崗位職責,并且堅持不懈。三是要有勤業精業精神,純熟業務、鉆研技術、講求質量、強調效率,腳踏實地地使工作更上一層樓。
職業道德建設重在教育引導。要落實《綱要》中提出的培育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道德的任務和要求,當前應有的放矢,抓住五個環節,發揮好五個作用。
抓培訓,發揮理論引導作用。人的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因為從事了某種職業就自然而然地具備了某種職業道德素質,職業道德必須以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必須有一個教育培養的過程,特別是通過理論的灌輸,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培育正確的道德觀念。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基本理論、職業道德規范以及職業技能的培訓,能夠使職工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職業道德基本知識,明確本職崗位的職業道德要求。不僅如此,在新時期、新階段,特別需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教育引導。此外,培訓的內容還應包括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以愛國愛企愛崗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就需要把正規培訓和日常教育結合起來,使職工在經常的、反復的灌輸教育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職業習慣,增強遵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抓規范,發揮制度約束作用。職業道德既表現為一種具體的道德觀念,也表現為一種具體的道德行為。職業道德規范是職業道德的制度形式,是每一個職工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道德規范,用來約束職工的職業行為,是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里,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既要體現遵章守紀、文明生產、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注重質量、盡職盡責、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等基本要求,又要細化每一個工種、每一個崗位職責,做到崗崗有規范、人人有章循,并按照規定要求檢查督促,就能使職工在規范管理中逐步養成文明生產的良好習慣。
抓典型,發揮榜樣垂范作用。重視先進典型作用,用榜樣的行為影響激勵職工,是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主要方式。發揮榜樣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和高尚精神,叩開廣大職工的心扉,啟迪職工心靈;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本企業內部的先進典型,因為職工身邊的人和事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因而示范性更強,在他們身邊體現出的崇高的職業理想、高尚道德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和說服力。發揮榜樣作用,更應注意領導自身形象和人格力量,因為企業領導者的道德觀念和職業行為,不僅直接反應出本單位的經營思想、服務質量和工作作風,而且也會對職工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領導在抓職工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能夠用自身所體現出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來教育和感染職工,就會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抓實踐,發揮活動載體作用。職業道德是通過人們的職業活動、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表現出來的,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要通過系統教育培養,更需要在實踐中反復磨煉、一點一滴地養成。吸引廣大職工參與職業道德實踐活動是職業道德建設取得成效的關鍵,而職工參與必須有舞臺、有載體,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比武、勞動競賽、提合理化建議、文體娛樂活動等,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對加強職業道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在當今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開展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活動,使職工在企業特有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中遵守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促使職工的價值觀念、群體意識和奉獻精神不斷升華。堅持運用這些載體,是激發職工樹立良好職業道德的有效途徑。
抓機制,發揮組織管理作用。職業道德建設能否抓實,既取決于教育方法、制度的落實、活動的開展,也取決于有沒有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運行機制,建立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是職業道德建設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證。因此,要健全領導機制,建立以黨委牽頭、職能部門參與的職業道德建設領導機構;要完善約束機制,按照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檢查,并把職業道德規范的執行情況納入各項考核之中,與經濟效益掛鉤;要健全激勵機制,利用各種媒體加大職業道德宣傳力度,形成有利于企業職業道德建設的輿論氛圍。
總之,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任其自然發展,必須反復地、堅持不懈地下大力氣抓,才能抓出成效。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