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書明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享年91歲,曾二次任英國首相,是當時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從1949~1956年的八年中,曾五次中風,但每次總是從死神手中逃脫。1949年8月他75歲時,第一次中風,當時診斷為“腦血栓形成”。次年,又一次中風,并因此而一度“運動性失語”,但很快恢復。1952年2月第三次中風,當時他常口齒不清,記憶力減退,不久康復。1956年初,當他82歲時第四次中風,除失語外,還失去記憶,但兩個月后又恢復了。同年10月22日,他第五次中風,當時還伴發癲癇癥狀。但丘吉爾最終并沒有死于可怕的中風,而是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中風病人經內科保守治療后,有的免于死亡,有的留有偏癱、失語、癲癇等后遺癥,其腦部的血管病變并未得到根治。就以丘吉爾來說,從1941年67歲時,醫生就診斷他患有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說明他中風的病因——動脈硬化早就存在,雖然他五次中風屢屢逃脫死神的魔掌,但動脈硬化的病理變化,卻一次次加劇,所以中風反復發生。
約有1/4~1/3的中風患者在2~5年內復發,其中一次復發者最多,占74%,二次復發占22%,三次或四次復發占4%,像丘吉爾那樣的高齡老人,中風五次復發確實少見。復發的時間在千年以內者占30%,1-3年復發者古35%,3-5年復發者占16%,5年以上復發者占29%。
大家知道,中風可分為短暫腦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缺血性中風又分為短暫腦缺血發作和腦梗塞(包括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出血性中風又可分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腦缺血發作又稱小中風。這是一種可逆性中風,所產生的癥狀,一般在24小時內自然恢復正常,但可以反復發作。腦血栓形成系指腦動脈管壁病變,尤其是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動脈管腔明顯狹窄或閉塞,可引起該處腦組織缺血。腦栓塞是指顱外其他部位的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阻塞腦動脈而發生的中風癥狀。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動脈破裂出血而引起中風。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部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中風。還有一類叫“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又稱遷延性小中風。這是指中風引起的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癥狀,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但常于1~2個月內恢復正常,通常急性起病,癥狀較輕,預后較好,但會反復發作,丘吉爾的中風就可能屬于此種類型。
若小中風病人不經治療,而任其自然發展,則約有1/3病人于數年內發生急性中風;1/3病人可長期反復發作而損害腦功能;1/3病人可能自然緩解,不再發作。對小中風病人來說,當病人血壓的舒張壓(低壓)持續高于110毫米汞柱或者血壓大幅度波動;長期臥床后劇烈運動;過分用力;或者出現心電圖異常時,不但容易發生再次小中風,而且容易導致急性中風。
中風的復發可分為同類型復發和不同類型復發兩種。同類型復發是指復發的中風類型與首次相同,不同類型復發是指前后兩次發作的中風為不同的類型。一般說來;同類型的復發比不同類型的復發多見。在腦子的左右兩側中,病變在同一側腦部復發較對側腦部復發多見;
那么,中風病人怎么預防中風的復發呢?
首先要控制高血壓,國外曾對162例中風恢復后的病人進行4年隨訪,中風恢復后病人的收縮壓超過190毫米汞柱時,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就增加6倍;舒張壓超過110毫米汞柱時,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就增加5倍,且其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見,控制高血壓對減少中風的復發關系很大。其次;對高血壓、高血脂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血脂及控制飲食。如有血液凝聚傾向,則應適當長期堅持服用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藥物。第三,對易激動、急躁的病人生活要妥善安排,并適當給予安定劑。嗜煙酒者,應戒煙戒酒,肥胖及平時缺少體育活動的病人要適當地、循序漸進地堅持體育鍛煉。第四;定期就診。中風是千變萬化的,現代醫學還沒有掌握其整個發病規律。因此不要依賴一個已定的方案長期處理,而要定期復查,注意那些輕微變化,重視病人的自覺癥狀變化,以作出必要的治療調整。第五,一旦發生過一次中風,復發就是一個很大的顧慮,積極的適當的預防處理,中風的復發可以推遲或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