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掁離
所謂環境激素,就是可以侵入生物體(包括人類)內部,攪亂內分泌的化學物質。目前已證實,這種物質約有70余種。這是生物和人類的新天敵,其危害正日益顯露出來。
動物界出現危機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阿波普卡湖,飼養場的工作人員發現,近年來,鱷魚的繁殖率急劇下降,雄鱷魚的阻莖開始變小,有不少雄鱷魚陰莖變得彎曲;大湖區的燕鷗吃了湖里的魚后,變成雌雄同體;鳥類中的鯡鷗,一反雌雄結對的常態,出現許多“同性戀”;鸕鶿和鵜鶘的卵殼變薄,繁殖成功率降低。
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里,人們釣出了罕見的兩性魚,即一條魚具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特別是在污水泄口附近,那里的變性魚高達40%。另外,還有不少魚的生殖器官發育不成熟,這在以前是絕對沒有的。
在非洲,人們發現了睪丸還在腹腔里的雄豹。
近年來,類似這樣的報道有增無減。生物學家看到這一切,對全世界大聲疾呼:動物界已面臨著雌性化的危機!
動物緣何雌性化
為什么屢屢發生這種情況呢?科學家發現,導致動物雌性化的原因就在于環境激素污染。
環境激素是一大類物質,且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殺蟲劑DDT、用在變壓器中的潤滑與絕緣油質PCB(多氯雙苯)、柏油馬路中的溶劑環氧多苯,塑膠用品中的原料雙酚甲烷A……在眾多的殺蟲劑、洗滌劑、林木防護劑、除草劑、避孕藥、激素制劑中,都有許多環境激素。
環境激素排人江河湖泊,污染了水域。排人土壤,可進入地下水,人們飲水時即進人人體內;雨后又可沖人江河,使河中的魚蝦體內有超量的環境激素,形成各種畸形或雌性化。土壤中的激素又可進入糧食作物、牧草、蔬菜、水果之中,人和動物吃了這些東西,又進入人和動物體內。而肉食動物虎豹等吃了草食動物,又使污染物危及虎豹,從而使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傳播。
環境激素進入人或動物體內之后,模擬雌性動情激素,與體內細胞的受體結合,短時間內就如同過多的雌激素分泌,造成激素不平衡,擾亂了性器官的正常發育,造成雄性雌性化或雌雄同體。
環境激素威脅男性
人與動物同在一個藍天下,自然也逃脫不了環境激素的危害,而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男性。
據美國《環境科學》報道:在一家婦產醫院近十年出生的35650男嬰中,內外生殖器官發生變異、畸形者竟達8.9%,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還多。一篇研究論文也指出,美國人的精子量在不斷減少。科學家推測,在21世紀,將有相當數量的美國男子喪失性功能。佛羅里達州的一名研究者對國會的一個小組人員說:“在座的各位男士,與他們的祖父比較,只能算是半個男人。”
意大利曾發生過一起燃燒塑料垃圾導致的中毒事件,當時有50人中毒,400多名兒童皮膚損傷。事件過后,中毒者中不少人發生了性欲減退和陽痿。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塑料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被吸人體內,產生了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擾了人體固有的激素平衡,從而使人出現病態。除性欲降低和陽痿外,還可使精子減少,發生不育癥,或引起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甚至前列腺癌。
日本帝京大學的一名講師曾對34名健康男子進行研究,化驗他們的精液,包括精液量、濃度、酸堿度、精于數、精子活動率和畸形率,結果除一人正常外,其他33人均不正常,特別是精子數量比20年前公布的數據下降了一半還多。除精子數減少外,精于活動率下降,畸形率增加,這些都在威脅著人類的生育。
丹麥內分泌專家沙卡伊貝克指出,自從1983年以來,美國及其他20個國家男子的精于數量,平均下降了35%,與此同時,睪丸癌的患病率增加了3倍,其根本原因就是環境激素污染。
由此可見,環境激素污染已到了咄咄逼人的程度,如何進行防護,使男子漢不喪失尊嚴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