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立
自然流產是孕婦的常見病,在所謂的“妊娠報廢”中占大部分。早期流產指妊娠20周以前胎兒死亡。中期指20~28孕周內死亡。晚期指28孕周以上死亡。
自古以來,人們始終把自然流產當成一件“傷母害子”的壞事。隨著醫學科學的進展,這種傳統的說法已受到強有力的挑戰。科學實踐證明,在一般情況下,自然流產對于個人和社會來講,并非是壞事。
強扭的瓜不甜,坐不住的胎硬保,生下的孩子也難以如意。據國內外大量臨床資料統計,在已明確為妊娠的婦女中,自然流產率為10%左右。但這只是人們肉眼看得見,孕婦自己察覺到的那一部分,而多數自然流產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有的表現為“一次過量的月經”,有的表現為“月經退后了幾天”或“月經期拉長”,孕婦自己很難察覺到。國外專題研究的結果表明,在受孕的婦女中竟有75%的孕卵或胚胎是自發性流產,真正能使孕卵發育成足月胎兒的只占受孕總人數的25%左右,就像果樹結果一樣,雖然初期結得很多,但卻在中途中出現許多落果。這樣高的自然流產發生率的本身,就有力地證明了把引起自然流產的原因歸于外因的認識是片面的。
孕婦為什么會流產?由于一般胎死多天后流下的胎兒、胎盤都有自溶的變化,故不能做組織學和遺傳學的檢查,僅40%早期流產和30%晚期流產可找到原因。流產原因可包括:遺傳或胚胎、子宮結構缺陷、感染、損傷、循環缺陷等。胎盤低置也是引起流產的原因。在最早期的流產中,約有50%是染色體異常,越晚比例越少。感染、絨毛膜炎,可引起接近20周的流產。子宮畸形、雙子宮、雙角子宮、宮頸內口閉鎖不全、母體的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藥物中毒及精神肉體的折磨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流產、早產。流產可以避免成熟不佳或畸形兒降臨人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否則,人世間將降臨一大批不幸的“苦果”。因此,除了孕婦受到跌、打、傷等暴力因素出現流產先兆時,可酌情考慮用休息、鎮靜等保胎手段外,一般情況下的自然流產是人類自身的一種重要的自然生殖選擇,可去劣存優,保持家族、民族的精明健康。因此,我們不應把自然流產當成一件壞事,不必為流掉的那些病態胎兒惋惜,更不應對一切自然流產者采取保胎措施。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有流產先兆的妊娠都應終止。如確系外因引起的流產先兆,應由醫生詳細檢查后,根據外因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程度,全面衡量利弊,再決定是否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