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榮
“巍峨的大山有著寬廣的胸懷。多少年來,她以自己的坦蕩和無私,昭示著春的永恒,孕育著夏的妖艷,陶醉于秋的喜悅,承載著冬的寂寞……”
讀著王世明這流溢著詩情的報告文學作品,幾天來,我被溶入遼南山區一個魅人的世界。承載著千百年來豐厚的文化積淀,有著迷人而美麗傳說的蓋州,在歷史新時期,受到信息時代祖國改革開放大潮的激烈沖撞,正發生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熊岳八景之一的望兒山畔聳起拜母祠、慈母館,成為天下第一拜母圣地。夏初五月,母親節來臨時,這里在遼寧最早掀起旅游文化的情潮。而擁有80多萬英雄兒女的蓋州也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海內外賓朋面前。
王世明就以他富于感染力的筆觸,帶我們走進蓋州的山山水水,走近滿臉綻開歡樂的蓋州人。廉玉新,這位熱戀著腳下這片黑土地的蓋州漢子,受命榜式堡鄉長時,這里還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但他依靠群眾的智慧,找到了喚醒沉睡大山的金鑰匙,喚醒了“人們的發展意識、責任意識和機遇意識”,做大做活了柞蠶生產與加工這篇大文章,以蓊郁青翠的大山資源作依托,把榜式堡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遼南小鎮建成為飲譽海內外的“中國絲絹第一鎮”,吸引得以絲綢聞名的江南絲綢企業家也來這里投資辦廠,幾年間產品遠銷深圳、烏魯木齊及韓、日、東南亞諸國,社會總產值達6.8億元。與此同時,把小鎮建成為蓋州市兩個文明建設第一鎮。讓我感到欣喜的是,王世明在把廉玉新介紹給我們時,不僅向我們敘述了他艱難創業的歷程,更展示了他為了實現宏圖大志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堅韌執著的可貴品格。鎮里修路缺資金,他帶頭捐款;鎮里街市要改造,阻力紛呈,父親也連連打電話讓他息鼓,他卻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把這“牽扯著全鎮大多數人利益”的舉措進行到底。于是,一個血肉豐滿的基層父母官形象在我們眼前昂然而起,令人產生由衷的欽敬。
像廉玉新這樣閃爍時代異彩的人物,在王世明的筆下還有許多。十幾年間把牌坊店這個小山村帶上小康之路的黨總支書記張作璽;在古城建設起現代化商廈的李雪梅、常麗春;勇于在商海搏擊的女能人李秀英;把摯愛刻進大山的稅官溫明智;幾十年為古城人民健康嘔心瀝血的好醫生陳繼懷、潘世博……正是通過這些人物的奮進歷程和精神風貌,我們諦聽到蓋州古城在歷史新時期闊步前進的脈動,感受到我們華夏子孫為創造新的燦爛文明進行卓絕努力的勃勃雄姿。
報告文學的生命在于它嚴格的真實性原則,它的當代性和文學性都必須依憑真實性而發生作用。但報告文學僅具新聞式的真實性還不行,它還必須以一種對生活新而深的觀察、判斷,在情感的激勵下,創造和表現立足于現實生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人物、事件。像其他所有文學樣式一樣,報告文學并不是對一個現成的真實事件的單純復寫,更是對現實的發現。它最終不是在建造一座藝術的宮殿,而是要以文學為手段參與社會和人生的斗爭,促進社會人生的進步與改觀。這就要求報告文學作家要有遠見卓識與超前意識,樹立一種對時代與社會進行宏觀參與的觀念,認真研究,分析中國的國情、政情、社情、民情,瞄準人們日夜思念關心的事物進行“射門”,力求在宏觀上對社會文化心理進行滲透和反映,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報告文學的作用。這就需要作家對時代與現實有濃烈的感情,只有用生命與激情擁抱生活的人,才能為讀者奉獻出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
從《刻進大山的愛》這部集子的字里行間,我感到王世明這樣努力追求著。這不僅表現在他所選擇的題材與熱衷的人物上,更在于他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識而進行的思索與所呈現出的文學細節之中?!稙榱诉@方熱土》中,被譽為改造山村先鋒的張作璽,在治村之初,面對夜闖入宅的“梗梗”,所表現出的共產黨員的凜然正氣與足以服人的威力;《艱難人生別樣紅》中,郭連彪、劉俊敏夫妻為了讓兒女升學而年復一年地克服貧病的糾纏無私奉獻的精神等等,都是王世明在深入生活的礦藏中,用心靈去體驗而挖掘出來的,惟其如此,當他寫完《艱難人生別樣紅》的時候,腦海中情不自禁地蕩起一支歌:“一片片愛/點燃心靈之燈/一縷縷情/蕩起和煦春風/愿飛翔不再有模糊的天空/愿人生不再有無助的遠行/讓我們一起高歌理想/讓我們一起編織憧憬……”這歌聲,應該是一切有責任感的,充滿激情的報告文學作家的心靈之歌。
蓋州市山川秀媚,花果飄香,地杰人靈,名士輩出?,F當代史冊上,文化界就涌現出蔣蔭堂、花喜露、沈延毅等享譽九州的杰出人物,健在的張毓茂、牟心海、鄭恩波等又為蓋州文化續寫著光彩的新章。王世明的目光也射向了這些創造精神文明的同道們?!豆暮VA章》中,他盛贊王學中戰勝逆境和病痛,躍出人生低谷,完成長篇小說《步云山馬隊》的韌勁;《濃墨重彩繪春山》、《揮潑生命至真至美的靈性》、《墨是遼南香》等文中他為遼南新老書畫家陳元高、王一鳴、郭寶生、張大鵬等在藝海中的不斷探求造像,文采畢現,詩情畫意融于字里行間,顯示作者在文學語言運用上漸趨成熟的態勢。
從1987年開始在《營口日報》發表小小說、散文,到新世紀之初出版屬于自己的報告文學集,王世明在15年間,不論在部隊,還是轉業到地方新聞單位,都一直與文學結緣,以文為伴,使他收獲頗豐。他的報告文學《為了這方熱土》榮獲了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流砥柱”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刻進大山的愛》及一些新作等選入全國大型文叢,產生很好的影響。目前,王世明擔任著蓋州市報的副總編輯,但新聞工作的繁累,沒有影響他在文學創作上的不倦探求,他努力將二者結合起來,于是,又有了一串串喜人的碩果點綴著文苑的金秋。我希望,世明能把這種勢頭保持下去,爭取在創作上出現一個飛躍。
若想飛躍,除了回顧與總結自己在創作上的收成和心得之外,還應正視自己在這條文學山路上深深淺淺、趔趔趄趄的足印。就報告文學創作而言,如何在作品中擺脫新聞寫作的影響,如何營造文學氛圍與環境,如何借助細節與心理描寫勾勒人物,如何進行理性思索與政論性抒發等等,都需要世明在未來的日子里認真思味,潛移默化地融匯于新作品的誕生之中。
于是,我耳畔又響起世明在《刻進大山的愛》中的一段話:“沉默的大山有著無窮的魅力,只要辛勤播種,把一腔摯愛刻在大山深處,你就會收獲大山豐盈的饋贈?!?/p>
世明,你會得到大山豐盈的饋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