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其勒圖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加入WTO,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創造了機遇,“走出去”自然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關系到我們能否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在新一輪世界分工中取得發展機遇獲得比較利益優勢,拓展出經濟發展的空間,從而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和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地位。
一、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確立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壟斷和國際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使得國際競爭的焦點從國際貿易領域轉移到國際生產領域。由于國際經濟格局發生的新變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發展對外投資(主要指直接投資)就成為突破貿易保護壁壘,開拓國外市場的有效途徑,各國對對外投資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不僅發達國家對外投資活動日增,發展中國家也相繼大力發展對外投資事業??梢哉f,對外投資已成為各國參與國際經濟的主要形式,對外投資的發展規模和水平已構成國際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實力的衡量標志。
未來一二十年,將是國際政治新格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期間,盡管要受20世紀已有的國際政治關系慣性力量的作用,更要受各種力量在這個時期的消長及全球化競爭的影響。說到底,最終要靠綜合國力的競爭,在新的力量的對比基礎上,逐步形成新的制衡。
我國的實力地位雖然緊隨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后,但離世界經濟之一“極”還有距離。在經濟總量和國際經濟聯系兩個方面,都沒有達到和超過國際上通常的世界經濟大國的標準(經濟總量與貿易總額在世界所占的比重均超過5%)。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各國經濟發展的機會和風險并存,而且機會和風險都比過去大了許多。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貫徹好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方針,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廣泛參與國際競爭,爭取在世界格局變化中,使我們能夠站到靠前的比較有利的位置,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二、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我國比較優勢,開辟發展的新天地
隨著我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邊國際組織,特別是加入WTO,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創造了機遇,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不僅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發展經驗,而且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梢钥隙?,在今后一二十年中,我國參與和融入國際社會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完全可以在新一輪世界分工中取得區域發展的機遇,獲得比較利益優勢,拓展出經濟發展的新天地。
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轉變的一個思想觀念,就是要把我們有優勢的東西打出去。比如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境外投資設廠加工裝配和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化過程,就是在更廣闊的領域運用和交換比較優勢的過程。很難想象,我們各種優勢在沒有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的各種經濟資源就能夠逐步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規律,必然要求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這也就意味著,在更加廣闊的領域中價值競爭力的提高和財富的增值。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外自然資源,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自然資源并不是均勻地分布在世界各國,每個國家都難以靠自給自足滿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自然資源。由于生產力水平、經濟實力、技術進步、產業結構等方面的情況不同,各國在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方面都會出現某種程度不平衡。
我國資源儲備雖然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屬于資源稀缺國家。盡管我國外匯儲備充裕,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靠傳統的貿易方式大量進行資源進口。以往我們發展來料加工,解決了一些資源不足的問題,但這樣不能解決廣泛的資源供求矛盾,尤其是一些緊缺資源,供應渠道單一,數量、價格受制于人,而通過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口這些資源,則是一個有效的方法。我們必須到國際市場上配置資源,加大境外資源開發合作與綜合利用,直接到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投資創辦企業。投資國內緊缺的資源,形成穩定的資源來源,既可以避免由于資源渠道受阻或價格上漲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又可以平衡我國的外匯收支。按照國際慣例,對外投資所需的設備、工藝大都來自投資國,可以拉動投資國的產業輸出和升級,使技術、人才走向國際市場。投資海外企業所需外匯資金,大部分也都是在國外金融市場籌集,可以適當降低和規避投資風險,其代價并不高。
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更好地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我們以往常把對外投資與引進外資對立起來,而實際吸引外資的內涵是豐富的。“走出去”表面上是要拿一部分資金或外匯在海外投資,看上去是一種資金的外流。但這部分資金投資國外,可以吸收更多的能夠被我們利用的外資,也即在國外利用外資。只要能夠達到獲取資源,開拓新型市場,降低成本,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規避風險,選擇在政治、經濟相對穩定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避免由于政治動蕩、戰爭、國有化政策等因素帶來不利因素,一方面可以通過東道國金融市場籌集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籌集資金??梢?,通過設備、技術和勞務的輸出以及東道國和國際金融市場籌資方式對外直接投資,并不需要花大量的外匯,而海外投資所產生的利潤、技術服務及各種勞務收入等,則是外匯收入的主要方面,而這些收入直接在國外購買技術設備運回國內,同樣起到國內引進外資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趨勢已經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但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達國家對技術轉讓的限制十分嚴格,并處在相對壟斷地位。開發最先進的“衛星移動通訊技術”的美國依星公司在技術上成功以后,在財務上卻破產了。因為其技術得不到轉讓,無法找到足夠滿足資本補償要求的市場規模。發展中國家通過購買方式或引進技術形式一般只能得到一些已經標準化甚至技術的生命周期已經到了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階段的技術,而發達國家才是高附加值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制造中心或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基地。發展對外投資、可以避開上述不利因素,到發達國家與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合作辦企業開發技術,以此作為開發和引進技術的基地,并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有利條件,以打破發達國家新技術壟斷,直接獲得最新的先進技術?!白叱鋈ァ睉鹇缘囊粋€很重要的目標取向,應當放在引進和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方面。
實施“走出去”戰略,到發達國家或地區投資辦廠或購買一些公司的股份,都需要選派一批懂技術的專家參與研究、管理,這不僅可以掌握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更好地了解國外最新發展動態,而且在日常管理中自然地學習和掌握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辦法。“走出去”的企業置身于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非得下大功夫提高管理水平,和不斷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資源不可,否則就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立足,更談不上與國外大企業比肩而立。同時,這些企業接觸面廣,信息渠道暢通且具有完備性,及時掌握國外商品行情,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向,不僅能夠起到我國對外交往和發展國際經濟合作的窗口、橋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引進、消化和帶動國內提高管理水平。
五、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國際經濟合作和建立國際經濟間的平等互利關系
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個著眼點,就是要通過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從而實現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建立起合理的國際經濟關系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