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思勤
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十五”計劃的主線,是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的原則,在政策取向上應著重把把握如下幾點: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創造寬松的體制環境。重點是要增強政府管理經濟的統一性、規范性和透明度。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和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各級政府必須盡快清理和廢除不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地方內部文件,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國家法律、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盡快修訂、補充和完善地方法規體系,今后政府應當主要依據統一、透明的法律法規管理經濟,而不是靠內部文件,更不是靠長官意志。WTO規則并不是過分地排斥政府職能的作用,而是要求政府將干預的重點轉移到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上來。
——構建以大型企業集團為中心的組織結構,促進我區產業升級。大企業集團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載體在結構調整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搞好企業集團不僅是加快企業重組,提高經濟的有效辦法,而且是促進支柱產業發展,實現產業高度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增強國際競爭能力、加快與國際接軌、實現經營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構建大型企業集團的有效途徑是資產重組。進行資產重組,首先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現有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這是構建大企業集團的前提。第二,通過資本重組,建立企業集團規范的內部關系是發揮集團整體優勢的重要保證。第三,通過資本運作,壯大集團規模,實現低成本擴張。第四,政府、銀行等有關部門應為資本重組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進一步放開搞活和扶持國有中小企業。政府在失去中小企業發展方向的核心工作,是建立服務體系,制定支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國家扶持的重點。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除了讓其享受一般的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外,還有兩條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風險投資機制;二是建立高新科技企業孵化器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分工協作關系,并維護中小企業的利益。目前,我區企業組織形式中“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政府應在充分尊重市場選擇的前提下,失去企業間特別是中小企業同大企業形成分工協作關系。中小企業同大企業通過契約的形式建立分工協作關系,一方面可以保證中小企業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小企業從大企業那里獲得技術、資金、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在中小企業同大企業建立分工協作關系中,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維護中小企業的利益。
——加強生態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資源的有效利用上,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做好采前,采中,采后的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對可再生資源,必須堅持利用速率不超過其再生速率這一自然法則,以期做到繼續利用。對不可再生資源,充分綜合利用,并建立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對主要礦產資源,必須實行高起點、高標準和上規模的集中開發。對國家制定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要嚴禁資源開采。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上,全面抓好“五個重點區域”和“八個重點工程”,力爭到“十五”期末,初步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堅持生態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促進農特異脫貧致富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政策,鼓勵和支持廣大農牧民、各類企業和其他投資主體參與生態建設。在污染治理上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適當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標準。認真實行主體工程與環境保護設施的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方針。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努力把污染手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