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洗錢?
洗錢,是指將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
2.客戶在銀行辦理存款及結算業務時身份認定要求?
金融機構應建立客戶身份登記制度,審查在本機構辦理存款、結算等業務的客戶的身份。金融機構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假名賬戶,不得為身份不明確的客戶提供存款、結算等服務。
金融機構為個人客戶開立存款賬戶、辦理結算的,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并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代理他人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進行核對,并登記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對不出示本人身份證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證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機構不得為其開立存款賬戶。
金融機構為單位客戶辦理開戶、存款、結算等業務的,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要求其提供有效證明文件和資料,進行核對并登記。對未按照規定提供本單位有效證明文件和資料的,金融機構不得為其辦理存款、結算等業務。
3.什么是人民幣大額支付交易?
人民幣支付交易,是指單位、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通過票據、銀行卡、匯兌、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網上支付和現金等方式進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貨幣給付及其資金清算的交易。
大額支付交易,是指規定金額以上的人民幣支付交易。
下列支付交易屬于大額支付交易:
(一)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單位)之間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單筆轉賬支付;
(二)金額20萬元以上的單筆現金收付,包括現金繳存、現金支取和現金匯款、現金匯票、現金本票解付;
(三)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之間以及個人銀行結算賬戶與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之間金額2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
4.什么是人民幣可疑支付交易?
人民幣可疑支付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額、頻率、流向、用途、性質等有異常情形的人民幣支付交易。
下列支付交易屬于可疑支付交易:
(一)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集中轉入、分散轉出;
(二)資金收付頻率及金額與企業經營規模明顯不符;
(三)資金收付流向與企業經營范圍明顯不符;
(四)企業日常收付與企業經營特點明顯不符;
(五)周期性發生大量資金收付與企業性質、業務特點明顯不符;
(六)相同收付款人之間短期內頻繁發生資金收付;
(七)長期閑置的賬戶原因不明地突然啟用,且短期內出現大量資金收付;
(八)短期內頻繁地收取來自與其經營業務明顯無關的個人匯款;
(九)存取現金的數額、頻率及用途與其正常現金收付明顯不符;
(十)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短期內累計100萬元以上現金收付;
(十一)與販毒、走私、恐怖活動嚴重地區的客戶之間的商業往來活動明顯增多,短期內頻繁發生資金支付;
(十二)頻繁開戶、銷戶,且銷戶前發生大量資金收付;
(十三)有意化整為零,逃避大額支付交易監測;
(十四)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為;
(十五)金融機構經判斷認為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為。
5.什么是大額外匯資金交易?
大額外匯資金交易系指交易主體通過金融機構以各種結算方式發生的規定金額以上的外匯交易行為。
下列外匯交易屬于大額外匯資金交易:
(一)當日存、取、結售匯外幣現金單筆或累計等值1萬美元以上。
(二)以轉賬、票據或銀行卡、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交易以及其他新型金融工具等進行外匯非現金資金收付交易,其中,個人當天單筆或累計等值外匯10萬美元以上,企業當天單筆或累計等值外匯50萬美元以上。
6.什么是可疑外匯現金交易?
可疑外匯資金交易系指外匯交易的金額、頻率、來源、流向和用途等有異常特征的交易行為。
下列外匯交易屬于可疑外匯現金交易:
(一)居民個人銀行卡、儲蓄賬戶頻繁存、取大量外幣現金,與持卡人(儲戶)身份或資金用途明顯不符的;
(二)居民個人在境內將大量外幣現金存入銀行卡,在境外進行大量資金劃轉或提取現金的;
(三)居民個人通過現匯賬戶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標準以下頻繁入賬、提現或結匯的;
(四)非居民個人頻繁攜帶大量外幣現金入境存入銀行后,要求銀行開旅行支票或匯票帶出的;
(五)非居民個人銀行卡頻繁存入大量外幣現金的;
(六)企業外匯賬戶中頻繁有大量外幣現金收付,與其經營活動不相符的;
(七)企業外匯賬戶沒有提取大量外幣現金,卻有規律地存入大量外幣現金的;
(八)企業頻繁發生以現金方式收取出口貨款,與其經營范圍、規模明顯不符的;
(九)企業用于境外投資的購匯人民幣資金大部分為現金或從非本單位銀行賬戶轉入的;
(十)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匯出的購匯人民幣資金大部分為現金或從其他單位銀行賬戶轉入的;
(十一)外商投資企業以外幣現金方式進行投資的。
7.什么是可疑外匯非現金交易?
下列外匯交易屬于可疑外匯非現金交易:
(一)居民個人外匯賬戶頻繁收到境內非同名賬戶劃轉款項的;
(二)居民個人頻繁收到從境外匯入的大量外匯再集中原幣種匯出,或集中從境外匯入大量外匯再頻繁多筆原幣種匯出的;
(三)非居民個人外匯賬戶頻繁收到境外大量匯款,特別是從生產、販賣毒品問題嚴重的國家(地區)匯入款項的;
(四)居民、非居民個人外匯賬戶有規律出現大額資金進賬,第二日分筆取出,然后又有大額資金補充,次日又分筆取出的;
(五)企業通過其外匯賬戶頻繁大量發生在外匯局審核標準以下的對外支付進口預付貨款、貿易項下傭金等;
(六)企業通過其外匯賬戶頻繁大量發生以票匯(支票、匯票、本票等)方式結算的出口收匯的;
(七)企業一些休眠外匯賬戶或平常資金流量小的外匯賬戶突然有異常外匯資金流入,并且外匯資金流量短期內逐漸放大的;
(八)企業通過其外匯賬戶頻繁發生大量資金往來,與其經營性質、規模不相符的;
(九)企業外匯賬戶頻繁發生大量資金收付,持續一段時間后,賬戶突然停止收付;
(十)企業外匯賬戶資金流動以千位或萬位為單位的整數資金往來頻繁;
(十一)企業外匯賬戶資金快進快出,當天發生額很大,但賬戶余額很小或不保留余額;
(十二)企業外匯賬戶在短時間內收到多筆小額電匯或使用支票、匯票存款后,將大部分存款匯出境外;
(十三)境內企業以境外法人或自然人名義開立離岸賬戶,且資金呈有規律流動;
(十四)企業從一個離岸賬戶匯款給多個境內居民,并以捐贈等名義結匯,其資金的劃轉和結匯均由一人或少數人操作的;
(十五)外商投資企業年利潤匯出大幅超出原投入股本或明顯與其經營狀況不符;
(十六)外商投資企業在收到投資款后,在短期內將資金迅速轉到境外,與其生產經營支付需求不符;
(十七)與走私、販毒、恐怖活動等犯罪嚴重地區的金融機構附屬公司或關聯公司進行對銷存款或貸款交易;
(十八)證券經營機構指令銀行劃出與交易、清算無關外匯資金的;
(十九)經營B股業務的證券經營機構通過銀行頻繁大量拆借外匯資金的;
(二十)保險機構通過銀行頻繁大量對同一家境外投保人發生賠付或退保行為。
“頻繁”系指外匯資金交易行為每天發生3次以上或每天發生持續5天以上。
“大量”系指接近上述規定的大額外匯資金的報告標準限額的金額。
“短期”系指10個營業日以內。
“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
8.開立外匯賬戶時的客戶身份認定
金融機構為客戶開立外匯賬戶,應當遵守《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和《境內外匯賬戶管理規定》,不得為客戶設立匿名外匯賬戶或明顯以假名開立外匯賬戶。
金融機構為客戶辦理外匯業務應當核對其真實身份信息,主要包括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身份證件及其號碼、開戶的證明文件、組織機構代碼、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經營規模、賬戶的日平均收付發生額等信息和個人銀行賬戶存款人的姓名、身份證件及其號碼、住所、職業、經濟收入、家庭狀況等信息。
9.金融機構按規定應核查的外匯現金交易
(一)外匯賬戶的支出金額與當日或前一日的現金存款額基本吻合;
(二)將多筆外匯或人民幣現金分別存入他人外幣儲蓄賬戶,同一賬戶所有人同時收取相應數額的人民幣或外匯;
(三)企業頻繁使用大量人民幣現鈔購匯。
10.金融機構按規定應核查的外匯非現金交易
(一)居民個人辦理個人實盤買賣業務時,頻繁轉換幣種,明顯不謀求盈利的;
(二)居民個人外匯賬戶頻繁收到境外匯入的外匯后,要求銀行開旅行支票或匯票的;
(三)非居民個人外匯賬戶頻繁作出訂購或兌現大量旅行支票或匯票的;
(四)企業在開立外匯賬戶時多次拒絕向銀行提供有關開戶所需的證明文件或不愿提供一般信息的;
(五)企業集團內部外匯資金往來劃轉超出實際業務交易金額的;
(六)企業結、售匯單證不全,結、售匯金額突然增大,結、售匯頻率加快或者結、售匯金額明顯超過其正常經營水平的;
(七)企業在銀行辦理出口入賬手續時,無有效商業單據卻頻繁領取結匯水單(核銷專用聯),或拒絕提供有效商業單據而頻繁領取結匯水單(核銷專用聯)的;
(八)企業頻繁、大量發生捐贈、廣告、會展等收匯、結匯及付匯,與其業務范圍明顯不符的;
(九)企業頻繁、大量發生買賣專有技術、商標權等無形資產項下的收匯、結匯及付匯,與其業務經營明顯不符的;
(十)企業支付的運保費及傭金明顯與其進出口貿易不符的;
(十一)企業經常存入旅行支票及外幣匯票存款,特別是此類支票及匯票是境外開具,與其經營狀況不符的;
(十二)企業突然還清逾期外匯貸款,而款項來源不明或與客戶背景不相符的;
(十三)企業申請以其機構或第三者擁有的資產或信用作為貸款的擔保,而這些資產來源不明或與客戶背景不相符的;
(十四)利用無貿易背景信用證或其他方式在境外融資的;
(十五)企業在辦理外匯買賣業務時,在明知有損失的情況下,仍堅持辦理的;
(十六)企業要求進行本外幣間的掉期業務,而其資金的來源和用途不明的;
(十七)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投入資本金數額超過批準金額或借入的直接外債,從無關聯企業的第三國匯入;
(十八)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投入資本金或借入外債結匯的人民幣轉入證券等投資領域的銀行賬戶,與其經營狀況不符;
(十九)金融機構外匯現金賬戶收、付金額與外匯存款規模明顯不符,或波動明顯超過外匯存款的變化幅度;
(二十)金融機構系統內外匯資金往來賬戶收支與日常業務經營狀況明顯不符;
(二十一)金融機構同業往來賬戶,在岸與離岸業務往來賬戶,與境外分支機構的往來賬戶收付情況與日常業務經營狀況明顯不符;
(二十二)金融機構與其關聯企業的外匯信貸、結算業務在短期內急劇增加或減少的;
(二十三)金融機構以大額外幣現金投保的;
(二十四)銀行等金融機構職員以合理理由懷疑的任何外匯資金交易。
“頻繁”系指外匯資金交易行為每天發生3次以上或每天發生持續5天以上。
“大量”系指接近上述規定的大額外匯資金的報告標準限額的金額。
“短期”系指10個營業日以內。
“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