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宏觀經濟形勢整體上將承繼2002年良好發展態勢。由于2002年增長水平較高,2003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將有所降低。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GDP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國家經貿委提出,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8%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力爭好于上年。
能源和基礎原材料工業保持適度增長
煤炭、電力供需大體平衡,但區域性、季節性緊張的狀況依然存在。從目前煤炭生產能力和主要用煤行業對煤炭的需求情況看,2003年將呈現一、四季度供需基本平衡,二、三季度供大于求的狀況。預計全年煤炭產量13.5億噸,出口9000萬噸。隨著部分省市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局部地區特別是水電比重較大的地區電力供應可能偏緊。預計2003年全國發電量將突破1.75萬億千瓦時,提前達到“十五”規劃目標。
石化行業生產增速將與2002年基本持平,但國際局勢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變化對行業運行將產生一定影響。國內市場原油供應依賴進口的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進口依存度將達到30%,組織原油進口、平衡國內需求是石化行業的主要任務之一。
冶金、有色和建材行業生產將保持較快水平,市場總體供大于求,但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和國內資源供應不足問題不能忽視。據分析預測,2003年國內鋼材消費量為2.15億噸,鋼和成品鋼材產量為1.95億噸和2.1億噸,加上進出口因素,國內鋼材市場保持供略大于求狀態。有色行業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全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1100萬噸左右,增長13%,增幅略低于2002年。水泥、平板玻璃仍將是供大于求的趨勢,需要繼續積極加以引導。預計全年水泥產量為7.4億噸;平板玻璃產量為2.4億重量箱。
冶金、建材行業與房地產市場息息相關。日前,人民銀行已發出通知,要求對建房貸款加強審核管理。如果房地產增長過快的勢頭減弱,將影響建筑用鋼材和主要建材產品的需求。隨著冶金、有色行業的快速發展,礦山資源枯竭、品位下降、后備資源儲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鐵礦石原料的50%依賴進口,銅精礦自給量為45%左右,鉛、鋅、氧化鋁情況類似。
內需和出口繼續拉動紡織、輕工、醫藥平穩增長
紡織行業將保持2002年的增長勢頭,棉花、羊毛等主要紡織原料價格的上漲和周邊國家對我國紡織業形成的競爭壓力值得關注。初步預計,2003年紡織行業不變價產值為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實現利潤310億元,增長3%,出口創匯620億美元,增長3%。
輕工行業生產、出口將保持快速增長,效益水平繼續提高。初步預計,2003年輕工行業不變價產值為2.5萬億元,增長17%左右;實現利潤1000億元,增長11%;出口950億美元,增長5%。出口仍然是拉動輕工行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2002年,我國傳統輕工產品的出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自行車、陶瓷、五金制品、筆等產品出口增幅都達到25%左右的水平,價格趨于穩定;新型輕工產品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家用電器出口創匯增長27%以上,電風扇、電飯煲、微波爐、空調器的出口量已占世界第一。
醫藥行業在調整結構的同時,生產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初步預計,2003年醫藥行業不變價產值增長18%左右,利潤增長20%。隨著企業重組聯合步伐加快,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有望形成,同時一批達不到GMP標準的藥廠將被淘汰,結構調整有望取得積極進展。
機械、電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為振興我國機械工業提供更為廣闊發展空間。2003年,支撐機械行業較快發展的各種因素力度不減,國債資金繼續維持在1500億元的規模,民間投資、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都呈加快的勢頭。初步預計,2003年機械行業不變價產值增長14%左右,利潤接近或超過2002年水平。據2002年末統計,主要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承接的訂貨量大幅上升,哈電、上電、東電3大集團等企業訂貨量增長幅度在50%以上;主要輸變電和電機生產企業訂貨量增幅也在20%以上。
汽車工業的高速增長,有可能引領新一輪消費升級,成為帶動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一汽、上汽、東風3大汽車集團經過2002年兼并重組及與跨國公司合資合作,實力得到明顯提升。以集團購買為主的汽車消費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居民消費意愿看漲,私人購買轎車占全國轎車銷售量的比重接近60%。2003年,汽車工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汽車產量為360萬輛,其中轎車130萬輛。
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將取得新的突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進一步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初步預計,2003年電子行業不變價產值超過1.8萬億元,增長20%左右;實現利潤480億元,增長5%;出口交貨值7300億元,增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