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軍
春節后,做生意的吳先生又拉了一車雞蛋到市農貿市場,回來后出現頭痛、流涕等感冒跡象。朋友們紛紛勸告他當心春季流感,吳先生毫不畏懼地說:“流感,有什么可怕?不就是大家都感冒嘛,我上次得了重感冒,妻兒端茶遞水,安然無恙。”不料3天后,吳先生因高燒、無力住進了醫院,緊接著他的妻子、孩子,一家人都住進了醫院。醫生診斷說他們一家患了流感。吳先生痛苦而疑惑地問道:流感難道不是感冒嗎,為何如此厲害?
生活中,類似吳先生這樣對流感毫不在意的人很多,他們認為幾顆“感冒清”或“康泰克”就能解決,不必大驚小怪。其實他們有所不知,流感比我們想象的普通感冒要兇猛得多。
那么,什么是流感?它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最具傳染性的傳染病之一,具有爆發突然、蔓延迅速、波及面廣、死亡率高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將普通傷風感冒與流感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臨床表現與危害截然不同(區別見下表):

得了流感后,應如何治療呢?許多人認為,吃點抗生素就行,而且不少醫生也喜歡給病人開抗生素藥。殊不知,濫用抗生素目前已成為流感治療中的一大誤區,因為如果患者沒有合并細菌感染,抗生素是沒有任何療效的,同時濫用抗生素還會導致人體內正常菌群的失調,誘發其他疾病。更為嚴重是,濫用抗生素會使病菌產生耐藥性,使本來療效很好的抗生素很快失去療效。由于流感的流行期是從每年的11、12月份到次年的3、4月份,因此此階段一旦患感冒,應及時到醫院確診,并接受正規治療,不要擅自用藥。
此外,在流感流行期間,人們應加強流感的防范措施,如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抵抗能力,注意室內通風,盡可能少去人群集中的場所。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藥物治療和疫苗預防。
相關連接
流感疫苗重點接種人群
生活中,以下人群為疫苗的重點接種人群:
1.60歲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體弱者,他們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因流感造成的嚴重并發癥及死亡主要集中在他們。
2.兒童及在校的大中小學生,該人群是流感發病率最高的人群,且是將流感病毒傳播給高危人群的重要傳染源。
3.其它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患HIV/AIDS等免疫系統疾病及長期服用激素、放療、化療的的病人;為公眾服務的人群,如醫護人員、工交、商業、服務業人員及人員集中的集體單位的工作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較重要崗位的人員。
4.任何想減少患流感可能性的人及自愿接種者。
但應注意的是,有下列情況的人群應推遲接種:
1.發熱、急性感染者;
2.妊娠三個月后的婦女;
3.晚期癌癥病人、心肺功能衰竭者;
4.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和大劑量類固醇藥物者;
5.禁忌癥不宜接種者。
如有下列情形的人群,則不適宜接種流感疫苗:
1.對雞蛋過敏者;
2.妊娠頭三個月的婦女;
3.有嚴重過敏體質者。
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大類:全病毒疫苗、亞單位疫苗和裂解疫苗。其中裂解疫苗因具有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的特點,已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
流感疫苗接種,3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使用成人劑型,每年接種1針,劑量為0.5毫升,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3歲以下的兒童使用兒童劑型,共接種2針,每針0.25毫升,間隔1個月,在大腿前外側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